第368章 解读

第(2/2)页



        激光约束惯性等离子体核聚变的重要突破基于我国著名科学家于谦院士对杨·米尔斯电磁力-弱力统一方程的进一步解释提出的“于谦公式”,利用原子间的弱相互实现对等离子体的规范约束……”

        SN11的测试结果也不出所料,马斯克瞄了一眼星舰的姿态,太斜了,重心位置应该在推力中心线边缘,已经救不回来了。

        一群工程师挨得紧紧的,看到了第一部分的首段介绍。

        “自原子能的世界打开大门以来,对于聚变技术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这种来自于太阳的力量很可能是人类能够长期掌握并使用的最强手段。

        之所以能造那么快是因为到现在为止的星舰飞船内部都极其简陋什么都没有,就是个简单的不锈钢壳子(隔热瓦都没有),仅仅是用于大气层内测试的样箭。

        氢原子、氘、氚、氦三等轻核聚变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惯性约束聚变与磁约束聚变,两种方式并非互相排斥,在过去的100年里全世界建造了超过30个聚变装置,基本都在这两种方式范围内。

        当然更重要的是SpecaX拼命生产猛禽V1发动机,现在已经突破了80台库存,飞一次不过浪费三台猛禽V1的产能(只安装了三台海平面版,并未安装真空版发动机),完全耗得起。

        现在全世界最困难的就是不知道哪种聚变技术可行,而这17页的内容完全就可以给未来指明发展方向。

        但恰恰最吸引工程师们的,是前面仅仅17页内容的聚变技术简介,那里面有三个小节,对应的肯定是三种在那个世界能够实现的核聚变方式。

        飞行数据已经在坠毁前发回了,但这并不会对后续测试有太大影响,在5月25日前,SN13和SN14都会继续发射,至于SN12,现在已经运到发射台旁边了。

        ……

        最简略的第一部分全都是目前未证实理论的精华,这些发现拿出来绝对是诺奖级,叶长思看一眼就能解开过去的很多疑惑,只感觉聚变之路的前方正在被一盏盏路灯照亮,越来越开阔。

        实际上星舰工厂里的飞船已经排号到SN19了,正在准备排队炸掉。

        “纸,我需要演算!”

        很显然那个世界线有个叫于谦的牛人对可控核聚变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至于出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理论,从叶长思谢廖夫等人的惊叹可以看出,这肯定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存在或证实的理论。

        所以马斯克可以让SpecaX的七千多名职员加班加点进行SN11的飞行测试,什么,4月不是才SN8吗?

        SN9、SN10两艘原型测试飞船都未能达到15000米的测试高度就爆炸了,连SN8都不如,而SN11前天才拉出厂房,5月2日就准备打出去。

        SN12和SN11是同一批制造,但安装了三台真空版的猛禽V1以及贴上了半面隔热瓦,它将和B6助推器组合进行一次不回收试射,先尝试成功入轨后再进行回收。

        虽然星舰已经炸掉了七八枚,但马斯克认为不回收正常入轨的成功率应该还是不错的。

        这一周事比较多,暂时只有两更保底……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