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服务舱

第(2/2)页

标明了只能是民航用途,虽然当即就有几个富豪表示要订购,但总共加起来也很有限。

        <div  class="contentadv">        给C810颁发适航证更多的是洛克希德想开发超音速客机市场,在世界油价接连上涨的时代,如果真有不少大富豪依然愿意买单自己进去掺和一下也不差。

        至于安1250就更简单了,这种从超级运输机全球民航需求都没几架,也不影响现在主流的货运业务。

        至于其他方面的进度就只有国际救援组织在深入商议以及允许台积电向大陆出售两条成熟的28nm生产线,这就是最大让步。

        这让林炬极度不满,关键的C822和C832适航证遭到欧洲和阿美许多国家不同幅度的抵制,毕竟现在民航业也因为油价市场已经有了萎缩的趋势,再放进来个大块头老玩家都得利益受损。

        但关键部分外包也不可能,好不容易国产了就是为了避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所以暂时陷入了僵持。

        至于卫星……听航发委说NACA愿意说服国会废除部分沃尔夫条款,可以开放一点点。

        “这些扬基佬,真的是一点亏都不愿意吃。”

        佘院士极其简单地总结了目前的状况,林炬极其赞同的点头。

        “大不了我们把宇航员扣下来不放下去,交了赎金才能走。”

        “哈哈,伱这话可千万不能被人听了去。”

        虽然明知是开玩笑,但佘院士还是有些警惕,好在现在他们在新远的基地。

        曙光三号的返回不会出什么差错,它采用的也是阿波罗计划的路线,宇航员什么都不需要做直接等就好。

        而且本次飞船降落也很特别,采用了海上溅落回收方式,南海已经集结了一个航母编队在四处游弋,练习搜救和打捞程序。

        现在海军还没有服役的直升机攻击舰,不然的话其实更方便一些。

        后续的工作交给了其他人,佘院士则跟着林炬来基地检验即将交付的前进号空间站两个服务舱。

        根据之前的协议,服务舱的主体和大部分舱内设备都是航天局制造,他们也是借着这个机会终于搞定了巨型舱段的制造技术。

        等他们制造完毕后再空运至基地,在这里安装上核发动机和剩下的设备。

        制造完火箭的津沽基地前几天正式验收合格,基地过去检查了一遍后就接收过来。

        在总装厂房外两辆贴着巨大辐射标志的卡车各自拖着一个厚重的集装箱,里面是两台定制改进的A100发动机。

        和航天飞机上使用需要尽量压缩质量体积不同,服务舱上面给的空间就充裕得多,可以改掉很多为了空间妥协的设计。

        为服务舱配备的A100推力数据不变,但特别加强了发电部分,单个持续发电能力就达到了2.5MW,6个服务舱总共能为空间站提供15MW的充沛电力。

        哪怕不需要太阳能电池,这些反应堆提供的电力就完全足够空间站的运转所需,可以支持相当多的设备。

        当然这也注定了造价的昂贵程度,至少佘院士相信每一台发动机抵两个服务舱造价是完全合理的,甚至感觉林炬吃亏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