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

第(1/2)页

恪靖几人听的都有怔愣,尤其那句“部族自治大清集中管控”,若真能实现,以后大清的公主下降草原日子会好过的多。

        毓媃只好又将后世对于民族自治的政治理念用当下人能理解和接受的语法解释了一遍,恪靖越听越明白这种想法的好处,当即就决定次日要去找康熙阐述一遍,纯禧几人也愿意和她一同去。

        眼看着夜深了,天亮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几人才欲罢不能歇在毓媃的帐子里,胤禟跟着胤祺去了他那边。

        次日找到机会几人就去了康熙的金帐,等梁九功安排妥当后恪靖当即便说起来,她没说全的由毓媃补充,康熙越听越振奋,这几个儿女真的让他刮目相看,想想还有些得意,这么好的孩子是他的阿哥和公主,可见他们都遗传了自己的优秀啊。

        康熙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些新主意又是来自九福晋,虽然这个儿媳妇聪敏得让人吃惊,可只要想想真要实施后大清能得到多少好处也就释然了,不管她多聪敏,现在也是爱新觉罗家的儿媳,所思所想也是为了大清稳固,那还有什么值得多想的。

        最后康熙决定先从恪靖公主和端静公主所在的两个部族开始逐步实施这些办法,他说荣宪被他宠坏了,一心沉浸于与额驸的感情,肯定不能先贸然让她做这么深的改变,至于纯禧所在的科尔沁,只要看到喀尔喀部的改变肯定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定下先让恪靖和端静开始行动,正好这两位公主所在部族互为犄角,也可以相互帮助。

        决定好了,就安排胤祺和两位公主商量细节,将带来的将领和人马分在两位公主麾下,由胤祺配合两位公主行动;当然,他自己也会在之后分别与两个部族的郡王深谈,先给公主们打好基础。

        双管齐下,想必他预想的政策会实施得更快!

        后面的事情毓媃就不方便露面了,除了每晚给三位公主补习功课,白天依旧侍奉在太后和宜妃左右,偶尔再骑马游猎半天,日子过得不要太舒服。

        这日收到墨竹捎来的信件,提了京中的一些事情,其他的没关注,倒是信中提到女主若璇于半月前诞下一位小阿哥,还提到这位女主与隆科多宠妾往来甚密,且深得德妃看重,经常出入永和宫,便是小阿哥的洗三礼也由德妃派去的人张罗。

        看着这几则关于女主的消息毓媃愣神片刻,在心里细细思量;看来女主也知道隆科多对于雍正夺位重要性,现在便和隆科多的宠妾李四儿这样亲密了。

        女主不愧是有光环的,这才多长时间就得到德妃看重?要知道德妃对于四贝勒府可轻视得很,何况四贝勒府里还有一位庶福晋可是德妃的亲侄女,女主能越过这位侄女得到德妃看重,能力可以啊。

        这样看来女主应该已经在四贝勒府里站稳了脚跟,现在“财神九”这里的线已经被毓媃剪断,女主应该将重点放在其他人身上了,总是要提防一些。

        叫来墨梅给她交待几处需要格外注意的,让她给墨竹回信,人手不够就去国公府要,墨梅点头下去回信不提。

        又过了几日康熙收到京中传信,一是太子妃诊出两月身孕,二是十三阿哥生母敏妃章佳氏终于没有熬过病痛去了。

        康熙都不知是该惊喜还是该失落,太子成婚多年,膝下一直没有嫡子,不仅是太子的心病,亦是康熙担心的;如今太子妃好不容易有了喜信,应该要畅快不少。

        可紧接着敏妃离世的消息一起来了,虽然敏妃一直不算得宠,然而也陪伴康熙不少时间,他又是个重情的,难免伤怀。

        最后康熙只留下胤祺和胤禟夫妻,其余随驾阿哥公主都先启程回京,又指定了留京协助太子监国的三阿哥诚郡王负责主理敏妃丧葬事宜。

        其实前几日康熙就收到敏妃病势沉重的消息,打发了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先行回京,没想到隔了几日就收到敏妃的丧讯。

        然而蒙古这里的事情才刚刚起头,他这个时候肯定不能离开,也就有了前面的决定,但也下旨禁止营地饮酒欢笑。

        太后听闻消息也难免思及己身伤怀了几日,毕竟上了年纪,最是听不得这样的消息;幸好还有太子妃的孕信传来,稍作安慰,难免叮嘱五公主回京后传她的口谕让太子妃好好养胎云云。

        送走回京的队伍后,康熙越发忙碌起来,应该想着早点办完这边的事情早日回京,三位公主也开始随蒙古各部郡王一起与康熙议事,逐渐在台前崭露头角。

        毓媃和其他蒙古女眷一起陪着太后,担心老太太心里不痛快再病了。

        八月底,这边的各项事情基本落实,康熙下旨回京,经过多日奔波终于在九月下旬回到京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