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被强制跳过的重要剧情

第(1/2)页

“呵呵。”费秋蕊冷笑,每一个字都好似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品行高洁秦先生啊。”

        “哈哈。师姐过奖了。”秦颂心情大好,白捡一个送上门来的杂志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自己创办杂志社,绝没有接手现成来的方便。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接手杂志社后,他只需要安心写小说,其他麻烦事用不着他操心,何乐而不为呢。

        两人可谓是狼狈为奸,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下合作细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下了决定之后,细节敲定的异常顺利。,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等签了合同,秦颂就成了文学杂志社的股东之一,从秦先生升级成秦老板。

        燕京,文学杂志社总部,额,原先风光时的总部,没落之后,为了维持杂志社的运转,不得变卖了总部,在附近租了个小型写字楼。

        文学杂志创办之处,主打推理文学,很是吸引了一波铁杆支持者,不少推理迷将之封为圣经。那段时日,也是文学杂志最风光的时候。

        后来杂志越办越大,他们的心也野了,想将文学杂志办成全国最大的杂志,杂志上刊登的小说也从纯推理变得全面。然而,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他们操之过急了。

        不仅进军全属性杂志失败,就连自家优秀的推理作者也保不住,被挖的被挖,跳槽的跳槽,销量暴跌,只能靠吃老本维持度日,连总部大楼都给卖了。

        费秋蕊挂断电话,立马召开内部股东大会,说是股东大会,其实只有三个人。

        文学杂志一天不如一天,再不想办法破局,随时面临解散。要不是为了那些铁杆的忠实粉丝,三个小伙伴说不定早就放弃了。

        那些从文学杂志办刊之初,一直支持到现在的读者朋友都没有放弃,他们又有何资格说放弃呢?

        “大家先别忙了,我说点事。”费秋蕊拍了拍桌子,将另外两人叫了过来,“咱们杂志社的情况你们也知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账上的钱也不多了,随时都会倒闭。”

        郭博简和任良策默然,他们知道费秋蕊说的没错,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现在有一条路放在我们面前,一条能挽救杂志社的路。”

        “什么?”两人一惊,看向费秋蕊的眼神中满是惊喜。

        费秋蕊将想法告知二人。

        “秦颂?是得了薇渤征文活动第一名的那个秦颂?”

        “嗯。”

        “可是,他能行么?”两人表示怀疑,《麦琪的礼物》虽然惊艳,可拯救一个杂志社绝没有那么简单,只凭一个作者,无疑是异想天开了,就算他能再写出一篇顶级的短篇小说,又有什么用?治标不治本罢了。

        “不管能不能行,还会比现在更差么?”费秋蕊虽然也心中没底,却表现的镇定自若,“更何况,给他干股的前提是,他能将杂志销量提升到前七。”

        “小蕊说的对。”郭博简和任良策相视一眼,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听小蕊的,干了。”

        “加油!”费秋蕊伸出手掌,郭博简和任良策纷纷把手掌拍了上去,“加油。梦想不死,文学不灭。”

        “梦想不死,文学不灭。”

        ……

        再说回到秦颂这边,自从他发了视频之后,手机就没停过,不少人打电话来恭喜他得了征文活动的一等奖,说他拍的视频太燃了,完全够格当春晚的总导演。

        秦颂谦虚的表示哪里哪里,我还差得远呢,只是拍了一个几分钟的短视频,太夸张了。一边应付电话,一边打开电脑,添加了费秋蕊的TT。

        刚加上没两分钟,费秋蕊就发了一份合同样本过来,看来师姐很心焦么。

        秦颂仔细的看了看,没啥问题,通过电子签验证本人身份,然后视频签名,对方也用电子公章在合同上面盖了章。

        这样,一份电子合同就算成立了,受到华国的法律保护,省却了诸多麻烦。

        给别人打工和给自己打工,积极性完全不一样。签完合同,秦颂切换大号马甲,登上了自己的薇渤,发了一条动态,表示自己接下来的两篇小说将在十一月一号通过文学杂志发表,一是短篇讽刺小说,二则是长篇推理小说连载,希望届时大家多多支持,并且转发了之前宋炫明阴阳他是网络作家的动态。

        嘿,你前脚阴阳我是三流网络作家,劳资后脚就要在杂志上发表小说了,气不气?

        正如视频中所说,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将来,你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秦颂选的小说类型并不是无的放矢,之前宋炫明倚老卖老,发贴炮轰《麦琪的礼物》,他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在李爱国发文力挺他之后,别的名家作者基本退了,只有宋炫明和一个叫李建章的推理小说家不依不饶,反正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赶。这波啊,就拿你们两个老不死的祭旗。

        十一月一日正是宋炫明常驻的《阅读》杂志发售的时间。他动态目的性这么强,说是上门踢馆也差不多了。

        不得不说,秦颂是懂炒作的。只要有足够的热度,到时候文学杂志的销量就绝不会差。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