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延吉之行

第(1/2)页

乔阿蒹的妈妈薛爱梅,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一时的照看不到。仓库里的三百多箱米醋,怎么会让韩国鹏和钱琳琳盲目的发往延吉呢?
  延吉,这么远的路程,坐火车来回一趟得走一个多星期,多不方便呀?也有可能……这就是天意吧!
  实际上,钱琳琳把三百箱米醋发往延吉,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听从韩国鹏说的话:延吉那儿朝鲜人多,“朝鲜冷面”的用醋量比较大。
  韩国鹏只是个学生,没有做过买卖,也就谈不上他有什么经验,就是顺嘴说说而已。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钱琳琳却把韩国鹏说的话当成圣旨,听从照办。
  她崇拜韩国鹏,羡慕他学习好。
  钱琳琳学习也不错,就是对数学和数字不太感兴趣。偏科,她考大学的时候,是考的文科历史系。
  学习历史是她的专长,擅长讲古论今,也是一种爱好。就连几百年前的清朝时代,朝鲜北部地区连年闹旱灾的事,她都知道。
  那时,朝鲜北部地区的老百姓民不聊生,为了活命,很多人都逃难到中国的延吉及东北地区。清朝皇帝大发慈悲,可怜这些难民,为了和谐共处社会稳定,就发表了一道圣旨,让这批难民变成了中国人朝鲜族……
  “……”
  薛爱梅想着、想着,忽然的想起了。几年前,学校的声乐系里,就有一名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回老家延吉了。她名字叫崔美姬,家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市。
  薛爱梅清晰的记得,崔美姬在声乐方面很有天赋,也很懂事,跟自己性格合得来。
  一次,两人外地出差,想在一家小饭馆里吃点饭。
  崔美姬说:“薛老师,我请你尝尝家乡的朝鲜冷面和明太鱼吧……”
  “好呀!听说朝鲜的冷面和明太鱼好吃.……我还没有吃过呢?”薛爱梅高兴的点头说。
  可是,她们走遍了上海南京路,也没有找到正宗的“朝鲜冷面”和明太鱼。
  结果,她们俩吃了两碗普通面条,放了点醋,就当“朝鲜冷面”吃了。在崔美姬吃面条的时候,薛爱梅看见她,还不断的往碗里添加米醋。
  这证明,朝鲜族有爱吃米醋的习惯。
  所以,薛爱梅想求崔美姬帮帮忙,找个落脚点,把这些米醋给销售出去,打开延吉市场。
  薛爱梅打开自己的笔记本,很快就找到了崔美姬的家庭住址……
  “……”
  我和刘二小还有技术员小周三人,拿着薛爱梅的联络信,满怀要打开延吉市场的信心,登上去往图门的火车。
  火车上,漫长的三天三夜的旅行。听见的,都是刘二小和小周他们俩的聊天,聊得都是男女之间的那点事,让我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没想到,世上还有两个这样的痴情的情种遇到了一起,聊个没完。他们俩臭味相投,又都是崇拜乔阿蒹的痴迷者?刘二小二十多岁了,小周的年龄快三十了,就是不搞对象。也不知道乔阿蒹有多么大的魔力,弄得他们俩五迷三道,天天的死心塌地围着她转……
  记得婶子说过:“《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是人?是绛珠仙草变的神仙,不仅让年轻男人迷恋,老头子也照样痴迷呀……”
  莫非,乔阿蒹也是如此?在刘二小和小周的心目中,像神一样的存在……
  我们三个人下了火车,第一时间,就是到铁路货物处询问,三百箱米醋什么时间能到站。
  工作人员说:“从上海发来的货物,最快也得半个月时间……”
  延吉市,美称东方边陲的明珠,东邻朝鲜,北邻苏联,小城不大却有特色。珲春、图们的大街上,跑得都是从苏联边境和朝鲜边境走私来的日本二手小汽车……
  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方向北方吹来,先让深圳变成了特区,据说这里也快了。这是朝鲜族的自治州,延吉、珲春、图门,虽然城市不大却很有名。
  所以,一些怀着发财梦的、想挣快钱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往这里跑。
  特别是,南方的一些汽车走私贩子,广州失败后来到了丹东,在丹东又失败后,便来到了这里。
  听说:他们走私日本小汽车都是朝鲜老乡帮的忙,是把小汽车从江里偷偷拽上来的……
  “……”
  这里的人多了,经济繁荣了,延吉的物价就空前高涨起来,一碗正宗朝鲜冷面就要十多元钱……
  我们为了省钱,只好在路边的小吃部,解决肚子饿的问题。
  想要开发延吉市场,谈何容易,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里米醋销量并不大,醋精销量却很大。我们都感觉到从上海发来的这三百箱米醋,在这里要泡汤。
  赔钱是肯定的了,简单的计算一下。我们三个人在这里,人吃马嚼和住宿,确实费用不少。这三百多箱米醋再销售不出去,那么,乔阿蒹就赔大了。
  唯一,让我们高兴的事,听商贩们说:“虽然这里米醋销量不大,但是醋精销量却很大。如果,这三百多箱是醋精就好了……”

  这个信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