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第(2/2)页

离开了常年修习的天筇山。回到故里冉州后,听说卜、慕两家举家搬入国都尉京,从老人口中听到了这几十年两家的不少事。

        从冉州到尉京一路,她有意无意也打听了,自当年她逃婚后,慕逾赴京科考,一考成名,一生仕途顺遂,升官加爵,年纪轻轻就做了帝师。

        最可贵的是他未有因她逃婚怨恨卜家半分,反而帮扶卜家,助卜家满门富贵。

        百姓们津津乐道的除了慕逾的仁义功德,更有慕逾的痴情,而她就成了百姓们口中不识好歹的姑娘。

        她愈发想见一见这位慕相国。

        却不想也正是七日前,这位慕相国慕逾——她六十年前的未婚夫——寿终正寝,安然离世。

        “是我负了他。”卜青玉心生愧疚。

        “叔父未怪姑姑半分,临终前还念叨姑姑,说姑姑终有一日会回来,并留下遗书遗物。”老太爷命厅内晚辈去将东西取来。

        那是一个精致小巧的锦盒,锦盒扣子上雕刻细细的云纹。

        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血玉扣压着一封遗书。

        卜青玉拿起血玉扣瞧了瞧,血玉通体殷红,迎着光清晰可见条条血丝,像极人体血脉。

        她拆开遗书,遗书很厚,十几页,她细细看起来。

        厅内或坐或站十几人,无一人敢发声,静静瞧着她,只有厅外的哀乐和哭丧的声音交杂。

        卜青玉一口气将遗书读完,面色未改,内心却已经翻江倒海。

        她静坐许久,喝了两盏茶才从遗书中走出来,心中稍稍平静,将遗书重新折好放回锦盒中,重新扣上。

        老太爷此时方谨慎道:“姑姑若有需要,尽管吩咐晚辈们。”

        卜青玉摆摆手,瞧着厅内的人,唯一的亲人便是眼前这个嫁入慕家的侄女,如今也老态龙钟,病痛缠身,没了几年光景。

        最年轻的后生已经是曾孙辈,看着比她还大上几岁。忽然间觉得,人长生不老,也未必是件好事。

        她站起身道:“我去拜祭慕相国。”走出茶厅。

        灵堂内一片嘤嘤哭泣之声,卜青玉在灵堂正中间停下步子,心情无比沉重,最后深呼吸一口走过去,慕家晚辈递上香。她借着白烛点燃,对着棺椁三拜。

        心中有无数疑问。

        那封遗书虽长,但对于漫长的前七世,也只是一个简略概括,许多事情都没有说清,最起码他们为何会有这八世相遇都没有提。

        只是如今,慕逾已经作古,无人可问,来世会不会相遇不得而知,唯一能够找寻答案的方式,就是去寻他七世墓葬。

        卜青玉在慕家一直到慕逾出殡。慕家晚辈对她恭敬有加,无半分怠慢,她深深感到这六十年她在慕逾的心中是怎样的存在。

        待七七过后,她与老太爷和老夫人辞行,只身踏上寻找慕逾前七世的墓葬,也是寻找他们两人的前七世。

        两位老人挽留不住,在晚辈搀扶下将她送到城门口,晚辈们更将她送到城外三十里长亭。

        “姑祖母何时回?”慕家晚辈关心询问。

        卜青玉摇摇头,也许得知前七世一切会回来看一眼,也许不再回来,毕竟回来时不知多少年后,媛儿都不在了,和这一群小辈一起着实没意思,还不如回天筇山和那帮老家伙喝茶。

        他扫了眼一群送别的慕家和卜家晚生,目光落在最年轻的青年身上,他是穆家后辈,媛儿说他长得最像慕逾。

        慕逾年轻时也是英俊风流,温润儒雅,一派正人君子,并非传言那般不堪。

        不知道当年那些传言从哪里来的,现在追究起来也没有意义。

        卜青玉说了几句勉励晚辈的话,带着锦盒,赶着马车前往遗书中提到距离最近的熙国国都烟城。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