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一章毛遂自荐

第(2/2)页

起脚尖伸手抓竹竿,试图阻止。

        “朕金口玉言,岂有出尔反尔之理!”可赵旭将竹竿抬起,平移到摇椅上方,转动竹竿,网兜翻了个,盒子精准地掉入摇椅,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他紧接着麻利地收回竹竿,笑眯眯道:“两个月前,朕无礼索要李娘子的金钗,至今思来,仍心有愧疚,今日赠你一根金钗,也权当朕的赔礼。”

        看着他飞快地消失在墙头,我摇了摇头,弯腰拿起盒子,费了一番力气,才将盒盖打开,一只口衔珠滴的凤钗赫然出现在眼前,想到这东西只有皇后才可以佩戴,手中的盒子愈发沉重起来。

        ……

        入夜,我和胭脂坐在后院里啃西瓜,李越青则在旁边的石桌上,借着玻璃罩的灯光,温习功课。

        白天气候炎热,夜晚也未好到哪里去,加之杏树上的各色虫子叫个不停,手里的瓜吃起来,也显得有几分甜腻。

        正当我心烦意乱之际,大门“砰砰”响起,李越青放下手中的书本,语气中带了些无奈道:“想来又是宋叔。”

        这些日子宋珩时常上门,以要看杏树,借火柴之类的理由,要登门拜访,每次我都直接令月娘把其打发走。

        可宋珩十分锲而不舍,只要不是深夜,他下朝之后,总会厚着脸皮敲门打扰,李越青不胜烦扰,提出在门前立一块牌子,姓宋的一律不得上门。

        对于宋珩,避而不见便是,这种拉仇恨的行为,我自然是不允许的。

        果然很快就有个妇人过来通传,说宋珩有要事找我相商。

        我尚未开口,李越青径直对妇人道:“月娘,我说过多少次了,姓宋的上门,你直接替我们打发便是,不必告诉我们。”

        月娘为难地看向我,吞吞吐吐地正要开口。

        “月娘不用理会越青,麻烦你先去准备些茶点,等会儿送到前方客厅,我过去看一看。”

        我一面对着月娘道,一面从石桌上提起一盏玻璃灯,然后看向欲言又止的李越青:“好好复习你的功课,不准过来打扰。”

        无视李越青憋屈的脸,我抬脚朝着前院走去,想了想,又停住脚步,回头对着跟在身后的胭脂道:“胭脂,你留下监督他。”

        “连胭脂也要支开,莫非是要跟宋叔旧情复燃?”李越青特意强调了一下“宋叔”二字。

        我捏起拳头,瞪了他一眼,他立刻悻悻闭上了嘴巴。

        ……

        我来到大门时,宋珩正背手立在门前,听到脚步声,缓缓回过头,神色微怔,似乎有些意外,不过他很快就回神,露出喜出望外的笑容,迎了上来:“素娥,你终于肯见我了。”

        接着他又似自嘲又似委屈道:“若非涉及到越青,想必你又会避而不见。”

        我微微挑眉,之所以要见他,盖因听说他晕倒之事,想来确认一下他的眩晕之症,是否跟我当年的重击有关,关李越青什么事?

        宋珩一眼便看出了我的困惑,问道:“怎么,月娘没有告诉你,我今夜前来,是为了商量越青的学业之事吗?”

        大概见我仍是一脸困惑,宋珩颇无奈地讲了起来,原来李越青时常在范夫子处垫底,范夫子打算将他淘汰。

        听到这里,我丝毫没有意外,李越青虽然很用功,可是他经义底子差,根本不是个把月的努力就可以追赶上的。

        “宋大人,越青之事,你费心了。”我侧过身子,请他进门一叙。

        “素娥,你我之间,真的要如此见外吗?”

        灯光朦胧,我看不出宋珩的神色,只听得他的声音如夜色般低沉。

        我头痛地提醒道:“宋大人,我们已经和离了。”

        然后便是一阵难言的沉默,良久之后,宋珩开口了,语气中听起来带着几分戏谑:“越青遇到困难,且不说你我之间的情分,就凭我跟素基兄从小相识的交情,我也无法视而不见啊。

        范夫子与舅舅曾是多年好友,我今日已经找他说和,他答应再给李越青两个月的时间。”

        我心底有些触动,提灯靠近宋珩,昏黄的灯火之下,宋珩鬓角的疤痕却清晰地映入了眼帘。

        宋珩似有所觉,摸了摸疤痕,也并未替我开脱,语气轻松道:“素娥,你当年下手可真没留情,好在我实在相貌过人,留点伤疤更显男人气概。”

        当年我真的魔怔了,竟下了如此狠手。

        “虽说范夫子给了越青两个月时间,可是他毕竟经义底子欠缺,还是需要找个名师指导,才有机会留下。”

        宋珩不愿再提起伤疤,把话题转到了李越青身上,不待我发表意见,毛遂自荐道:“我当年不才,侥幸中得榜眼,不过教一教越青尚有余力。说来惭愧,我跟素基相识一场,越青又唤我十年的姑父,可我却从未尽到长辈之责,还请素娥给我个机会弥补。”

        我正要拒绝,门外却先有人出声道:“宋大人近来公务繁忙,恐怕力有不逮,正好本大人要随我家娘子在此处小住一段时日,倒是可以指导李公子一番。”

        我提灯探出门外,伸长脖子看向第二个毛遂自荐之人,那人负手站在宁慈的门前,那抬头挺胸的姿态里,是掩饰不住的得意与自傲。

        不过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毕竟孟青平是泰和二十八年的状元,压着宋珩一头呢。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