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一周的进度

第(2/2)页

喋喋不休。
他也没搭理。
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但显然不适合眼下情况。
老村长笑着点点头,打圆场,“大家也别添乱,你们能保证自己的建议靠谱?
“意见不统一,容易混乱,不利于团结。
“合作社成立之初,我们几个干部就说过了,要以小凡为主。
“大家齐心协力,小凡怎么说,我们怎么做!”
当即有人应和,“对对对,我们要真有赚钱头脑,还能穷这么多年吗?不要添乱。”
“那就养大闸蟹,虽然我没搞过水产养殖,但可以学。”
“……”
十多人反应过来,连忙表示同意。
大闸蟹养殖的消息,也在村子里传开。
这件事就这么敲定了。
当天中午,就有县城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来到桃源村。
叶小凡带了十多个头脑灵活的社员去迎接。
还有二三十个比较闲的村民,跟着凑热闹。
专家去还未通水的池塘绕了一圈。
“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已经错过了投放蟹苗和基础准备的好时机了。
“当然,今年搞好前期准备也行,积攒一些经验。
“俗话说蟹靠水养,水靠人养。
“中华绒螯蟹喜静,池塘氧气要充足,池塘面积10-30亩左右。
“你们这的水质不错,但池塘坡比不标准,坡比1:5,底泥10-15厘米,水深1.5-2.0米。
“塘埂内侧要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拦,薄膜埋入土内0.1米。
“还需要种植一些水草,中后期水草覆盖率要在60%以上。
“……”
专家讲述得十分仔细,十分欣赏桃源村村民养殖大闸蟹的热情。
其中有几个脑子活泛的青年,认真记录着专家讲述的要点。
叶小凡倒是不太在意什么错过投放时节,灵雨能很大消除隐患。
他主要关注一些年轻社员的表现。
合作社靠他一人肯定不行,还需要一些精英骨干。
他请专家对六七名社员进行两天的培训。
同时也按照专家所讲,准备对池塘进行前期改造,进出水口安装网片、栽培水草等措施。
……
除了池塘修建得差不多外。
北山、果园的路完工得更早。
每条土路都重新铺平,且覆盖一层碎石,路况好了许多。
村里的小孩,现在都喜欢往这边跑。
养鸡场老母鸡增加到了9000只,以及40000多只鸡鸭苗。
在灵雨饲料的滋润下,鸡鸭苗成长速度很快,都很健康。
十多只大鹅混在其中。
包括谭云、王春芳和陈大爷外,养鸡场正式员工又增加3人。
临时工20人。
捡鸡蛋、包装鸡蛋,很简单,但工作量大。
老母鸡太能生蛋,以至于后来叶小凡都得放缓灵雨喂养的速度。
规模化养殖,肯定得有自动化机械设备配合。
光靠村民的话,耗时耗力。
所以叶小凡这两天,则在网上挑选着自动化鸡蛋装托机,已经订购了一套设备。
过段时间就会送到,大概那时候简易厂房也修建好了。
处理完这些琐事,回到村子,已经是傍晚。
黄鼠狼六兄弟饭点准时回来,跟在叶小凡的屁股后面。
小黄跟人似的,站立行走。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