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路遇二贤

第(2/2)页

莽之所以给曹昂磕头,乃是因为曹昂发明的桂枝汤,救了他一家人的名。这赵莽是个知恩图报的汉子,见了恩人,可不得磕头。

  实际上曹昂因为治疫病的原因,在兖州、徐州等地,如同张角在河北一般,都是神明一样的人物。

  多少曹昂不认识的人,把他当作救命恩人。

  曹昂赶紧扶起二人,可这赵莽仍是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方才起来。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

  曹昂立时便对这汉子有了好感,知恩图报,是个好品德。

  既然知晓了对方身份,三人聊起话来,明显热切了不少。

  当然主要是曹昂和张纮在说,而赵莽在一旁侍候。

  听张纮述说,这赵莽有熊罴之勇,一柄七十多斤(20千克)的铁瓜锤运转如飞,虎虎生风。

  这赵莽力大,平日用什么都不顺手,竟然自己打了一个铁瓜锤,也是出奇。

  曹昂听后大喜,这样的人物,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而且还有一个张纮,久未出仕,也是个极好的拉拢对象。

  于是曹昂便言道:“我见二位,俱是人才,可惜蹉跎岁月,实在令人惋惜。今我奉命前往关西领兵,敢请二位,与曹昂一同前往,不知二位可愿乎?”

  “曹侯要领兵?”

  “恩人要领兵?”

  二人虽是同问,但意思明显不一样。一个惊奇于曹昂领兵之事,另一个惊奇于曹昂的年龄了。ωωw..net

  密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曹昂点头道:“今日也是刚受命,你二人是最先知道的人。”

  这赵莽听了,赶紧又跪下道:“俺赵莽除了一身力气,也没什么本事,既然恩人愿意用俺,俺便将这命交给恩人了。”

  “好汉子!”

  曹昂赶紧将赵莽扶了起来。

  赵莽虽跟着张纮,但并不是其属下或仆人,因此自有选择去留的权利。他本就是来洛阳求个功名,出人头地的,曹昂这样的大人物招揽,他如何会不愿意。

  曹昂又转头看向张纮。

  张纮则是有些纠结。

  张纮也不是一个籍籍无名之人,他跟着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跟着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在文化圈里,也算个名人。

  这就导致张纮不愿随随便便卖身于人,否则他早就投效某人了。

  而且接受一个人的征召,以后都会打上某个人的烙印。曹昂虽然名气很大,但确实年少,他着实不敢太信任。

  讨论群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曹昂立刻看出张纮心思,便拉着张纮手道:“子纲且放心,我这不算正儿八经的征辟,毕竟我也没这个资格。之所以邀子纲前往,乃是我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子纲随我西去,往后若是想走,随时可以离开。

  我也不瞒子纲,今日受命统军西行,征讨逆羌,我身边着实没几个可用之人。子纲大才,我这才厚颜相邀,也是为了破虏戡乱大业。”

  曹昂说得这么诚恳,张纮最后也没法拒绝了。

  而且曹昂的封地就在广陵和海陵二县,往后两人都是邻居,他今日若拒绝,往后怎么相见。

  于是张纮只得说道:“君侯诚邀,张纮敢不附命。”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