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八章

第(1/2)页

除了茄子,地里的黄瓜、大葱、菠菜等也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按照王家田庄的规矩,地里收成的粮食、蔬菜八成要交给王家,剩下的两成才归佃户。王家田庄的庄头姓钱,年近六十,人很和气。跟其他佃户商量了一下,定了七月初六的时候进城给王家送菜。因为陈太平要随着进城送菜。李氏成功说动陈太平,送菜那天带着姐妹俩一块儿进城。

        雪娘非常高兴,这还是她第一次离开这个田庄,有种要出去一日游的感觉。

        可她的高兴劲只维持到出发那天早上。

        从田庄到县城要走快一个时辰,为了保证送去的蔬菜新鲜,只能当天采摘。各家各户彼此帮忙,寅正就起来干活,到辰初才将各家地里可以摘的蔬菜装好车,又在车上盖了可以遮阳的席子。雪娘自然也要早早起来帮忙。各种蔬菜满满装了十多辆车,由庄头带着,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往县城赶。

        只有庄头的车是有马拉的,其他的车都是靠人。为了不耽搁时间,路上仅仅休息了一次。

        一路上,李氏走在车旁,帮着陈太平连推带拉。芳娘和雪娘轮流坐在车尾抱着旺春。雪娘就连走路都在一个劲的打瞌睡。

        车队终于在巳正的时候进了榆次县城。

        县城分县城和郭城两部分,王家的宅院位于县城城南的广安街上,临近南街。南街是榆次的主要商街,向来人多车多。为了方便,车队转而选择相对人少的东门进城。即便如此,进城后仍是行进缓慢,好容易才到了王家门口。

        早在来的前一天晚上,李氏就已经给雪娘她们说了王家的大概情况。

        王家祖上原是本地一名普通的行脚商。辛苦一辈子才在榆次城开了一间小小的杂货铺,由长子王平负责看管。小儿子王安则在太原给大商贾薛敏做雇工,负责往九边运送粮食换盐引。盐引生意虽然利大,但也危险辛苦。王安在一次运粮途中为救了东家儿子性命,左手落下残疾。薛敏给了他十亩田地和一百两银子表示感激,让他回榆次。

        回到榆次后,王安凭借在外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用薛敏给的钱组织了一个小商队,将一些生活用品带到大同边关贩卖。王安虽然左手不方便,但他能吃苦,为人机敏,喜欢结交朋友。慢慢的,生意越做越大。商队采购茶叶、绸缎和药材运往大同马市,再换回马匹牛羊和牲畜制品运往中原南方各省。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成为榆次叫得上名的大商贾。后来兄弟俩经过商议,决定由哥哥王平留在榆次守着祖业,弟弟王安为了生意方便带着家人常住太原。

        王安常年在外见识多,深知“破家知县,灭门府尹”的道理。刚回榆次的时候,就从太原请来先生教家中子侄念书。直到前朝七年,王平的孙子王绰中了进士。这时,王家才算真正成为当地的显贵。王浩然是王安的曾孙,也就是王绰的侄子。

        现如今,王绰早已致仕在榆次养老。王家除了王浩然在西安任知府外,还有一个从兄在京师任吏科左给事中。

        李氏之所以要给雪娘她们说这些,就是想告诫她们,王家在榆次是绝对的豪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