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报道第一天

第(2/2)页

想想,你那个秦姐家里,一个月吃几次肉,吃几次细粮。”

  说话的功夫,离轧钢厂已经不远了,毕竟前面边聊边走的也是走了一多半的距离了。

  何雨柱见快到厂里了,而张大虎并不是不理他,也就没在拉着张大虎聊天,认认真真的给他讲着厂里的一些人和事情来。

  有那么点当哥哥的样子,虽然自我表现的成分居多。

  比如:

  “大虎你看,那里就是办公楼,三楼最东边就是杨厂长的办公室,我经常跟着他去给些领导做饭…”

  “那边是一车间,一大爷就在那上班,他在厂里多厉害,在院子里有什么事情还不得找我帮忙!”

  “前面的那栋楼,二楼就是人事科了,一楼你也记住了,那里是财务科,领工资就到那里……”

  巴拉巴拉……

  总之,张大虎在他的一番介绍下,对轧钢厂的大致情况了解了不少。

  等到了人事科,何雨柱才离开去了他自己的二食堂,带他来报道的承诺,算是完成的很不错。

  等张大虎办理完了入职手续,被带到红星医院的时候,已经是块10点了。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张大虎都用在熟悉环境和认识人上面了。

  厂医院的病人是真的不多,医院也不大,就是一栋二层小楼,和人事科所在的那栋楼外观差不多。

  一楼有个药房,中药西药都在一个药房里,面积不大,不过常用药也算齐全。

  剩下的房间就是三个西医主治大夫的接诊室,有一间空着,原本是个老中医的接诊室,现在调走了,空了下来,以后就是张大虎的接诊室了。

  二楼是住院部,也就五六个病房,楼梯口有个护士站,一共有六个护士轮班(有夜班)。

  不过好的是,一般不会有多少病人,所以医生不用值夜班。

  现在在班上的就5个人,副院长罗勇福,40多岁,有点秃顶,人倒是客客气气的。

  西医的主治大夫张君慧,是个50出头的妇女,听说是这里最有本事的一个,还流过洋。

  三个护士,20多岁的李春燕,是张君慧的侄女,中专毕业。

  胡海燕,瘦瘦的一个十七八的姑娘,刚刚毕业分配过来,也是中专毕业,以前是个农村户口,凭本事考了中专来的,长的还行,要是再胖点儿应该会更漂亮些,在乡下应该受了不少苦。

  周君兰,一位老阿姨,快退休了,听说是个很会保媒的,院里有三个年轻护士都是她介绍的对象,其中就包括李春燕。

  其他人嘛,如同张大虎了解的那样,下乡去了,国庆节后一个月,是这一年最后一轮下乡。

  两个没来的医生都过去了,还跟了一个护士。

  还有两个护士一位是轮的夜班,另一位是休了产假。

  中午在食堂,副院长摆了一桌,欢迎新来的张大虎,当然估计主要还是为了解解馋,毕竟难得有机会不用钱票白吃一顿好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来新人,是可以有招待费的)。

  下午就没什么事情了,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个病人,都是厂里的员工或者家属,看病比去外面的医院便宜些还能报销不少药费,不过张大虎一个诊也没接上,都是来找李大夫的。

  所以,摸鱼时光过的是真不错,一分钱还不少拿。

  而这一天,二食堂就热闹了。

  为啥呢?

  当然还是风云人物何雨柱,今天还真的按照张大虎给的意见,去问了那几个学徒工问题……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