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 50 章

第(1/2)页

距离a省的美食盛典还有一段时间,  姜瓷也不急,将主办方需要的资料打包一份,通过邮箱发送过去后,便先开始处理起手头的问题。

        解决目前枫前馆够呛的客流。

        提高外卖供应量是一个做法,但更主要的,还是增加堂食的位置,毕竟堂食才最能体现出枫前馆的风味。

        姜瓷花了几天早上,在a市各处辗转跑了一圈,定下了一处较适宜的店址。

        店址距离原来的小店三公里,更靠近市中心,是一处位于商业街拐角的两层馆子,面积大概是目前枫前馆的四倍大,二层带了三个包厢。租金高昂,一下子就把她的积蓄掏掉了不少。

        姜瓷把上下两层走了走,大概盘算了一下,店面变大以后,客人不能像之前在小馆子里坐得那么挤了,这个双层商铺大概可以负担目前枫前馆的三倍客流量。

        馆子原来的老板是一个豪迈的中年大哥,外行转做火锅生意,心里头觉得火锅比别的菜馆容易做,便大气地租下了昂贵的地段。

        结果过了一年,便决定打道回府了。

        大哥打算过完年就将馆子脱手,姜瓷压了几回价,却没想那大哥半点没有不耐烦,  只是用一种略带担忧的目光看着她。

        大哥∶"小姑娘,你刚毕业吧"

        姜瓷想到原身的年龄,诚实地回答∶"是的,毕业不久。

        大哥掐指算了一下∶"我至少也比你大十五岁了,毕竟是你的前辈,大哥思来想去,还是得讲句心里话

        姜瓷看着对方欲言又止的表情∶"嗯,你讲吧。"

        大哥∶"你知道现在餐饮生意难做吗这些钱是你自己的吧你承担得起损失吗  "

        他也是担心,眼前的女孩看着太年轻了,几十万不是一笔小数目,万一中间出什么麻烦,那就不好了。

        "呵呵,还好吧。"姜瓷看到大哥的表情,也知道他在担心什么,道,"放心吧,我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我撑得住。"

        大哥提醒到这,觉得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也不再说什么。合同一签,这里的一切就不关他的事了。

        于是,枫前馆的新店址便定下了,年后正式转交。不过,二层商铺原来是做火锅生意的,需要重新装修,后厨也要改造,距离正式开业还有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姜瓷再次贴出了招聘公告,打算招多几名员工,到时改了店面,会需要更多的帮手,还需要区分专门的收银、清洁、服务员和后厨帮工。

        忙完这一切  ,姜瓷按了按计算器。

        !  !"

        人工、租金、设备、原料成本…姜瓷感觉自己简直要被压力击溃了。

        压力转化为动力,这些天,枫前馆的客人们,明显感觉到姜老板的心情有点焦虑,供应量也跟着上来了!

        直接体现在,每天五点前,在馆子门口派发的号码……然多了十个号!这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姜瓷为了迁移地址作准备,提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馆里的熟客们。

        熟客们倒是不太介意转移地点什么的,毕竟他们面对的主要矛盾并不是馆子太远,而且是排不到号啊!

        划重点∶排不到号。

        要是能排上,哪怕馆子在另一个市,他们也会开车过去。

        张大爷看着小姜老板略带忧愁的神色,问∶"姜老板,你在担心吗那个地段的租金确实有点高,你这一下租两层的,确实有点够呛。"

        姜瓷点头点头∶"是啊,算帐以后才觉得压力大了。"

        姜瓷感觉压力山大,心说好不容易有人看出来了,正想说几句,又听张大爷道∶"不过,大店好啊!我是不是就容易排上号了!"

        旁边的食客跟着开心地说∶"对啊对啊,感觉有压力才好,缺钱了才会使劲干活。"姜老板,赶紧开大店!往市中心开!"

        还有人使劲撺掇∶"怎么只租两层,租个五层楼的啊!这馆子太小了,每天排号排得我难受死了!"

        "姜老板,年轻人不要怕苦,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你是要挣钱的人!"

        姜瓷∶

        姜瓷敲敲桌子∶"点菜,赶紧的。"

        在荷叶糯米鸡完善好以后,姜瓷便将新菜上到了店里。

        此时,"今日菜单"的最尾部,挂着一个崭新的餐牌。

        【荷叶糯米鸡∶20元/个】

        张大爷走上前,眼神亮亮地盯着餐牌∶"今天要新菜,来三个荷叶糯米鸡,再来一份腌笃鲜。"

        周六的清晨,a市城郊别墅区。

        别墅区临湖而建,湖边有风景优美的赏景平台。一大早,老赵在平台上迎着冬日暖阳打完太极,精神清爽地回到了家中。

        他是a市的一位企业家,年轻起家时狠命打拼过,临老了,企业的经营进入稳定期,他也开始注重起了自己的身体和小家。

        回到家,老赵先喝了一杯保姆温好的豆浆,走回卧室打算换件衣服。而一回房间,就听到妻子担忧的通话声。

        "太谢谢您了,王老师,谢谢您告诉我这些。

        "哎呀,我们也是真的很担心他,谁知道现在小孩子们的压力这么大呢。我和他爸爸都没经历过这种事。"

        "明白的,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健健康康,不会给他压力。''

        等妻子挂了电话,老赵问∶"孩子怎么了"

        赵太太叹了口气∶"还那样,说学习压力太大,不吃东西。咱们送去的药膳啊汤羹啊,碰也不碰,还被他分给同学!刚刚低血糖脸色发白,才让老师给知道了。"

        老赵一听,脸色立刻紧张了∶"那没事吧咱赶紧走要不要给孩子送去医院检查检查"

        "可别!"赵太太拦住了焦虑的老赵,"老师刚刚说了,校医给他检查过,没事。而且孩子再三跟老师强调别告诉父母。现在距离高考不到半年了,我们别去刺激他心态。

        老赵听到妻子这么说,也不敢冲去学校探望儿子了,急得在原地打转∶"怎么会这样呢……我十六岁的时候没这么折腾啊那时傻乐傻乐的,还嫌老师拘着我不让我出去玩。"

        赵太太简直想翻白眼∶"你儿子和你能一样吗  你读过高三吗"

        醋使。一:

        老赵∶"你不是也没读过。"

        赵太太盯着他。

        老赵气弱下来∶"行。我儿子确实和我不一样。他是要冲名校的人。

        赵太太喷了喷香水,挎上小包走出房门∶"是啊。我们也要成为他有力的后盾。冯太太给我推荐了一名心理医生,对青少年学业压力很有研究的,我今天上午去聊聊看。"

        老赵"哎哟"了一声∶"这冯平峰,靠谱,回头我得谢谢他。"

        赵太太走后,老赵洗了把脸,暂时按下心中的担忧。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小的要担忧,他七十几岁的老母也是废了他老大心神。

        "妈,早餐吃了没今天您儿子亲自带您去体检,赶紧的,准备一下。"

        老赵在母亲房门口喊了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