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消失的娘和孩子

第(2/2)页

常村长却急坏了。
  于是开口道:“大伯父,这件事我们也管不了,而且如今城门口紧闭,我们也没办法和官府取得联系。”
  “今天的案子,就先放一放,明天衙门的人来了,我们也会帮你作证的。”
  彭张氏一想,道:“是啊,那今天晚上就到这儿吧。还是早点休息吧,也好有力气应付明天的事情。”
  “我们又没做错什么,将真相说出来,那些捕快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不会亏待无辜之人。”
  旁边的几个人都已经看得有些疲惫了,这时候也都跟着常云一起起哄。
  赵奶奶一脸慈祥的望着常云时。

  “老丈,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我们也没有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我们两个打不过一个精心策划的对手。”
  赵奶奶的意思很明显,秦氏母女之所以失踪,就是想要逃避官府的调查。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
  “村长,你就别担心了,这件事情我们都看到了,明天我们就去作证。”
  听了众人的保证,常村长总算是松了口气。
  这件事关乎他的前途,关乎他的名声,他无法彻底放下,但是,他也不想让所有人都跟着他一起去找。
  “好,谢谢大家。”
  “好了,今天晚上就到此为止,都下去休息。”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各自散去。
  有的家挨得近,凑到一块,就对着说:“这个金枝玉叶的婆娘,常文才,可都是灾星。”
  “常文才这孩子,自小就没干过什么正经事,整天惹是生非,没一天安稳日子过,现在却因为这对母女的事情,受了牵连,真是不值得。”
  “就是,你看到了吗?我都有点不敢直视了,好可怕。”
  “切,遇到这种人,还能不倒霉吗?常家的人,都不是什么正经人。”
  “唉,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常三石一家,要离开自己的房子了,这要受多大的委屈啊。”
  议论声渐渐平息,常云等人也各自回去休息了。
  常三石和文芙蓉,依旧在祠堂里看守着。
  这一晚,他睡得很香,直到天亮,公鸡还没有叫。
  很快,几个捕快就到了太行村。
  常村长双眼通红,一夜未睡,显得有些疲惫。
  还没等众人发问,村民们就恭敬的鞠了一躬,向捕快道歉。
  听到两个活生生的人不见了,那两个人的眼神都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要将他这具苍老的身躯给看透一般。
  好在有常三石值夜,还有几个村民,早早的就过来了,替常村长讨回公道。
  捕快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也没再说话。
  当常云他们赶到的时候,现场一片死寂,仿佛在等着鬼魂来审判他们的结局。
  常云的出现,彻底打乱了这份平静。
  “捕快,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就不见了。然后,我们就一直在寻找。”
  “你瞧我大伯,他气的眼圈都红了。”
  “对,那你觉得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捕快冷冷道:“秦氏母子突然失踪,很有可能是躲起来了,否则怎么会突然失踪?”
  “那我就回府,向知县大人申请,发一封通缉令,送往聊城。”
  “只要府尹答应,聊城辖区的各衙门,都可以逮捕这两个孩子。”
  衙役的这句话,让常村长如梦初醒,千恩万谢。
  王大红的尸体,依旧被抬走了,听捕快的意思,就是要收集证据,趁着尸体还没有完全腐朽,然后将尸体送回去,埋在这里。
  其他的都是村长在处理,常云也没有插手,三人默默的站在一旁。
  捕快带着人走了,宅子里的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常三石、文芙蓉这几日都是禁食,不仅脸色苍白,就连力气也是虚的。
  四兄弟抱着她回到家里,给她熬了一碗小米粥。
  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是把这两个人给灌下去了一半,这也就是给他们续了一口气。
  一直到王大红被正式安葬,秦氏母女还是杳无音讯,就是官府也没找到,也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村子里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这样一来,常三石一家在村子里的身份,也跟着提升了不少。
  倒不是说他们现在有钱了,而是他们一家人办事公道,不计较王大洪的过错。
  跟这种家族搞好关系,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看着常村长被村子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他也是累坏了。
  大家都在议论,常村长已经老了,都在讨论谁来当这个村的镇长。
  常云家对此,并不知情。
  经过这段时间的平静,常三石在常云的安抚下,慢慢平静下来,从小时候的痛苦中恢复过来。
  如今,常平的大婚,他们一家人正在悄悄地筹备着。
  在文袁氏的做媒下,常平与袁小叶小姐,互换了婚书和订婚之物。
  这件事情,两人早就商量好了,所以并没有声,也没有设宴。
  嫁妆的钱都是自己出的,首饰、衣裳、喜被,都是婚后才能拿出来的。
  文芙蓉感觉袁家的人都很讲道理,所以对她的好感度也更高了。
  转眼间,已经是冬季。
  这一天,太行村下雪了。
  天空中下起了鹅毛大雪,一片片的花瓣闪烁着晶莹的光泽,落地即化。
  常家的第二进院子,是在过年前建起来的,如今也快完工了。
  现在就等着把所有的家具都做完了,四兄妹窝在自己的书房里,开始练习书法。
  本想着平静的生活,可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是从聊城,来到了石头镇。
  常村长特意问了问,黄鹤是石鼓学院唯一一个考上了进士的人,却没人说出他的名字。

  原本踌躇满志,以“常金玉”自居,为自己讨回公道的人,此刻却再也没有了勇气。
  对于常珍贵,太行村里最在意的人,当属常村长了。一个村子出了一个读书人,这可是一件大事。
  再说了,常氏一脉传承至今,都是一群乡巴佬,若是有人中了举,常氏一脉也能水涨船高。
  出门的时候,还能说自己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份荣耀,让他得到了无数的好处。
  常云天天都能看到他,他就跟个疯子似的,一次又一次的去镇子里,很是热心。
  不管他再怎么努力,结局都是一样的。
  常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了一眼,就不再理会,该干嘛干嘛去了。
  一开始,她是一个人逃出来的,但她不明白,为什么常家的人,都喜欢去石头镇。
  “这是走火入魔了吗?”
  先不说常金贵为人如何,就算他真的考上了,也会带着全家搬到石头镇,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个读书人,有官府给的工钱,几两银子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常云看着自己的亲人,总不能把自己的名声传出去吧。
  “三姐,你在说什么?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啊,没关系,你看不明白就好,赶紧的。”
  在习文上,常云一直在催促他。
  这段时间,常安应该是练武的一方,家人都已经习以为常。
  可一连几日,二伯都没有回家,这就有些可疑了。
  就算考不上,也可以继续考,总不能连家都不要了。
  不止是二叔,就连常家的别墅,也在这一天,彻底的解散了。
  说起这件事,众人的声音里,充满了感慨。
  文芙蓉也在背后默默的叹了口气,心里却在想着常云。
  可惜,娘偶尔走神,被常云全看到了,却没有说出来。
  那一天,小孩在火炉旁烤火。
  篝火熊熊燃烧,又有红薯做零食,文芙蓉收拾了摊子,回到家中,开始八卦起来。
  “哎呀,这下好了,城里有个大消息。”
  常云对外头的事情不是很关心,不过娘高兴,她也不想破坏气氛,便问道:“啥新闻?”
  “常秀珠不是被放逐了吗?”
  “现在她已经被放逐了,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常云双眼放光的盯着自己的娘,等待着她继续说下去。
  文芙蓉不负众望道:“我在镇上见到她了,她刚刚出城,现在是周记棺材店老板的一个小丫头。”
  “周大少爷风流倜傥,恐怕对秀珠有意思。”
  “可是,她的放逐呢?她的处罚还没有结束,就这样放过她?”
  文芙蓉觉得,曹老夫人和她的妻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可不是吗?也不知是哪来的好运气,竟然被人说成是奸佞小人,竟然有人要。”
  “虽然只是个丫头,但以我对她的了解,她嫁给我,只是时间问题。”
  “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缘!”
  文芙蓉叹了口气,拿起一旁的烤红薯就开始啃了起来。
  可是常云的内心,就是过不去这个坎。
  她想起常秀珠的表妹,曾经因为曹景修而疯狂的和她作对。
  如今又不是被放逐,而是被人给卖了,嫁人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权利,她还会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
  没有人知道答案。
  常云实在想不通,常秀珠接下来要干嘛?
  只希望,她能痛改前非,改过自新。
  这样的话,她还是那个莫瑾?
  常云见她一副要吃了她的样子,心里就止不住地发毛。
  太行村迎来了二次大雪。
  曹景修去聊城参加科举,这才归来。
  曹管家专门来告诉他们,让他们一起去取。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