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南阳也是很牛掰的(第二更,求订阅

第(2/2)页

箱测试,其实就是设计一座巨大的水箱,把飞机浸入水中,进行利用水压变化来模拟各种各样的压力测试。这样就可以在五个月内模拟出飞行上万小时的金属疲劳情况。
而“彗星”客机就是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就暴露出了金属疲劳的问题,在加压过程中窗户周围的金属蒙皮破裂,机身炸开了。也正因如此,慧星之所有的客机变成了圆角机窗。
但是在李毅安的强烈要求下707在设计阶段就改用了圆角窗户,不仅如此,它的机身蒙皮与大梁均采用7075铝合金,虽然这种铝合金是美系标号,但却是南洋铝业的日裔工程师在住友金属公司ESD的铝合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的超高强度铝合金。
虽然它的机身蒙皮厚度为仅仅为2~4mm,只在舱口、窗口等局部开口区域却采用了厚度达6mm蒙皮,而得益于材料强度大,其蒙皮强度仍然远超过“彗星”的5毫米杜拉铝合金蒙皮。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李毅安的重点关照之下。现在的717绝对是一架跨时代的飞机,只要设计没有问题,那么就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至于设计上,这些优秀的航空工程师们,绝对是让人放心的。
虽然是如此,但很多事情还是谨慎一些好。想了想,李毅安说道。
“在试飞之前必须要先进行充分的试验。地面试验就非常重要。虽然地面试验并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在试飞之前行充分的地面试验还是非常必要的。”
“彗星”式客机同样也进行了大量的试飞,可最后不还是有问题了嘛!
虽然不知道“717”会把南洋航空工业带到哪一步,但是对于试飞,李毅安还是非常期待的。
期待归期待,可无论如何,李毅安都不会催促他们,这种事还是要安全第一,要避免717重蹈“彗星”式客机未来的覆辙才是最重要的。
“还是像我之前说的,飞机不同于高速列车之类的产品,飞机发生意外,结果就是机毁人亡,空难会摧毁人们的信心,对一个产品没有了信心,那么他被淘汰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安全性,为此做再多的先期准备都是值得的!”
“阁下请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虽然计划是腊月十六,可是如果天气不好的话,试飞就会推迟现在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地面试验,试验都很成功。”
随后邵云勤一一介绍着地面试验的结果,李毅安说道。
“试验要充分一些,但不要着急,记住,我还是那句话——安全至上!”
随后,李毅安又特意强调道。
“我注意到林同骅在随机进行试飞是吗?”
“是的,阁下,他认为自己作为总工程师,随机飞行这是最基本的责任。”
“告诉他,不能这么做,南洋的人才很宝贵,不经过严密的早期试飞机,禁止他上飞机。”
李毅安面色郑重的摇头道,
“这是基本的试飞原则,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些工程师们去冒险,”
南洋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啊,像林同骅那样有着总揽一个项目的总工程师,整个南洋都没有几个,其实真说起来也不少,但他们不是德裔,就是意大利裔,而林同骅他们是唐人。
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于这些人才一定要保护好。
在拍板做了这个决定之后,李毅安又说道。
“如果717客机试飞成功的话,开始进行长距离试验,嗯,试飞航线就是长安到吉隆坡。”
为什么会特意提到吉隆坡,是因为自从去年进入吉隆坡后,南洋一直在加强着对马来亚的控制,从邀请当地土人上层人士去参观原子弹试验,再到修建新村,本质上都是胡萝卜加大棒。现在,有了喷气式客机,当然也要在他们的面前显摆一下了,只有如此,才能让那些土人感受到南洋的先进与文明。
其实,这个世界是非常简单的,没有什么东西方世界对抗,本质上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对抗而已,说白了,就是大家都在争夺“文明解释权”,就是用那一种方式去解释文明,去定义文明而已。
这种文明定义权的争夺,是通过何种方式的进行呢?
科学与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在冷战期间,美俄两国热衷于科技发展的原因,本质上就是为了向其它人证明——我很牛掰!
现在,南洋所需要的也是这样——在他们的面前证明自己很牛掰!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