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攻占重庆

第(1/2)页

大齐皇帝温景安与皇后沈凌汐成功收复贵州省后,率领大军回到贵阳城。他们计划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然后继续收复失地。
  乾隆十五年七月初七,正值七夕佳节,贤妃林若雪在贵阳被诊断出怀有两个月身孕。温景安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他立刻前往林若雪的寝宫探望,并说道:“若雪,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佳礼物。朕一定会好好照顾你和孩子,你们母子平安是朕最大的心愿。”
  林若雪感动地看着温景安,泪水充满了幸福,她轻声回应:“陛下,臣妾也期待着这个小生命的降临,希望他能为大齐带来无尽的祥瑞与安宁。”
  温景安轻轻抚摸着林若雪的肚子,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他转身看向沈凌汐,感激地说:“凌汐,这一切都要感谢你的辅佐。若无你,便无今日的大齐盛世。”
  沈凌汐微微一笑,温柔地回答:“陛下言重了,这是我们共同的努力,为了大齐的未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时,宫女端来了精致的点心和香茗,为这温馨的氛围增添了几分甜蜜。三人围坐在一起,畅谈着未来的希望和梦想,宫中的气氛充满了和谐与欢乐。
  夜幕低垂,繁星点点,温景安和沈凌汐并肩站在宫墙之上,望着宁静的贵阳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他们知道,尽管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他们有信心,有勇气,更有彼此的支持,大齐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温景安轻声对沈凌汐说道:“凌汐,今日乃是七夕佳节。”
  沈凌汐回应道:“没错,陛下,今夜的星辰仿佛都在为我们作证,一同见证我们的爱情与大齐的昌盛。”
  温景安握住了沈凌汐的手,深情地望着她:“凌汐,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无论是战场还是朝堂,你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沈凌汐微笑着,眼中闪烁着星光:“陛下,我们已经走过了无数风雨,现在又有贤妃即将为我们带来新的生命,大齐的未来一片光明。”
  温景安点头,目光坚定:“是的,我们的孩子,将会在这和平繁荣的时代成长,我会给他们最好的一切。”
  沈凌汐轻声道:“陛下,让我们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学会仁慈、勇敢和智慧,继承我们未竟的事业。”
  温景安紧紧抱住沈凌汐:“一定,我们会一起教导他们,让他们成为大齐的骄傲。”
  两人相拥在星光之下,宫墙上,他们的身影与星空融为一体,仿佛预示着大齐王朝的美好未来。
  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一,温景安决心继续出征。他看着沈凌汐,说道:“凌汐,如今我们已经出了贵州省,前方有三个方向可走,北方是重庆和四川一带,东方是湖南省,南方则是广西省。然而,这三个方向都被魏军所占据,我们该如何应对?”
  沈凌汐冷静地思考片刻,回答道:“陛下,依目前的形势,我们首先应派出探子去侦查敌军的情况。在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防线弱点等信息后,我们便能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此外,我们也可以考虑联合其他省份的力量,共同对抗魏军。”
  温景安点头赞同:“不愧是朕的皇后,所言极是。那依你之见,我们应当先从哪个方向入手呢?”
  沈凌汐思考片刻后回答:“若是要选择一个突破口,臣妾认为南方的广西地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那里地势复杂,魏军的防守可能相对薄弱。我们可以派一支精兵奇袭,打乱他们的阵脚。”
  温景安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好!就按照皇后的计策行事。明日便召集将领们商议具体的作战计划。”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深知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只要齐心协力,定能实现收复失地的目标。
  最后,温景安和沈凌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分兵两路。一路攻打湖南,另一路则攻打重庆和四川。他们任命李晟将军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重庆,戚华将军领五万大军攻打湖南,而温景安和沈凌汐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二十万攻打广西。所有的战略部署都已议定,大军定于八月初三这一天,举行盛大的誓师出征仪式,从贵阳城出发。他们的首个目标,便是桂林。
  八月十一日,大军抵达桂林城下。城外,战旗飘扬,士气高昂。温景安和沈凌汐并肩而立,目光坚定地望着眼前这座即将成为他们下一个目标的城市。
  沈凌汐轻声说道:“陛下,桂林的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誉,可惜此时此刻,却成了战场。”她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丝惋惜,但更多的是坚定的决心。
  温景安紧握沈凌汐的手,眼神坚毅:“为了大齐的未来,我们必须这么做。待此战事毕,定要让这片土地恢复往日的宁静与美丽。”
  沈凌汐点头,目光如炬:“陛下放心,此战过后,桂林的山水将不再只是画卷上的美景,而是大齐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
  两人的目光交汇,无声胜有声,彼此的信任与默契如同手中的剑一般坚固。随着温景安一声令下,战鼓震天,攻势随即展开。桂林城内的魏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温景安和沈凌汐的智谋指挥下,大齐军队步步为营,渐占上风。

  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八月二十五日,桂林终于传来了收复的喜讯。在城破的关键时刻,温景安没有下达屠城的命令,而是采纳了沈凌汐的提议,以德行感化人心,宽恕投降的士兵,安抚民众。这一举措赢得了桂林百姓的衷心拥护,也为大齐在广西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李晟率领军队于八月十二日抵达了重庆城下。他凝视着眼前这座高耸入云的城墙,发现城中地势复杂,山地众多,易守难攻。经过深思熟虑,李晟决定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他下令部队在城外布设严密的包围网,切断了重庆与外界的联系,同时派遣小股部队出击,骚扰敌军的补给线,以削弱他们的战斗力。李晟深知重庆地势险要,强行攻城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他选择了耐心等待,让饥饿和恐慌成为攻破城池的有效武器。
  另一方面,戚华将军率领的五万大军在攻打湖南的过程中,遇到了魏军的顽强抵抗。湖南地区湖泊众多,水网密布,地形对进攻方极为不利。戚华将军审时度势,决定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利用水军优势,在水面上与敌军展开周旋。他派遣精通水战的将领,带领船队穿梭于湖泊之间,不断打击敌军的侧翼和后方,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城内的粮食日渐匮乏,士气低落,守军的抵抗力逐渐减弱。而在湖南,戚华将军的水军战术取得了显着成效,魏军的防线开始出现裂痕。两地的战况都朝着有利于大齐的方向发展,温景安和沈凌汐在广西的胜利更是为全军上下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九月十五日,经过漫长的坚守,重庆城的粮草终于耗尽,守军无奈开城投降。李晟将军顺利接管了这座战略要地,大齐的版图再次成功扩张。与此同时,在湖南战场,戚华将军也精准地抓住了战机,对魏军发动了总攻,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八月十三日,戚华将军攻占怀化;八月二十七日,占领邵阳;九月十四日,拿下永州;九月十九日,又攻陷郴州。一路凯歌,大齐军队气势如虹。然而,当他们抵达衡阳城下时,戚华将军并未急于发动攻击。他深知衡阳城地理位置险要,城墙坚固,若强行攻城,势必会给己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于是,戚华将军决定采用围城策略。他一方面切断敌军的援兵和粮草供应路线,另一方面积极筹备攻城器械。同时,他还派出密使潜入城中,与对魏军统治不满的势力取得联系,策划城内的瓦解工作。
  在衡阳城外,戚华将军的军队严密布阵,犹如天罗地网。他们每日操练兵马,军威赫赫,向城内的魏军展示着大齐军队的强大实力。城内的魏军见此情形,人心惶惶。加之城中粮食短缺,魏军的士气日益低落。戚华将军见时机成熟,趁机发起心理战。大量传单飞入城中,宣扬温景安的仁政和大齐的宽容政策,劝魏军投降的意图不言而喻。
  终于,在十月十五日的黎明时分,衡阳城内爆发了哗变,守军内部分崩离析,城门被打开。戚华将军趁势攻入,未及血战,便接收了这座城市。
  而温景安和沈凌汐在收复桂林城后,马不停蹄,继续进军。他们一路势如破竹,九月初一占领柳州,初十拿下梧州,十五日攻下来宾,二十四日攻克河池,二十七日又占领贵港,二十八日再取玉林。十月初一,大军抵达南宁城下。南宁城作为广西省的首府,其战略意义重大。温景安和沈凌汐深知,只要攻克此城,广西就能稳如泰山。他们在城下摆好阵势,准备与敌军决一死战。
  沈凌汐轻声对温景安说:“陛下,南宁城城墙坚固,不宜强行攻击,我们应该智取。”
  温景安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眼神坚定如炬:“皇后所言极是,我们必须想办法攻破此城。”
  沈凌汐微微一笑,提出了她的计划:“我们可以利用夜晚的掩护,派遣精锐士兵夜袭敌军营地,打乱他们的军心,然后再用主力部队攻城。”
  温景安听后拍案而起:“好计!就按照皇后的计策行动。”
  是夜,大齐军队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南宁城。一部分士兵在城外制造混乱,吸引敌军注意力,另一部分则秘密绕至城后,准备攀爬城墙。城内的魏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措手不及,慌乱之中,城墙防御出现了漏洞。温景安见状,亲自率领主力发起冲锋,战鼓震天,箭矢如雨。经过一夜激战,南宁城破,魏军败退。温景安再次采纳沈凌汐的建议,对投降的士兵予以宽恕,对百姓施以仁政,南宁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温景安和沈凌汐的军队在广西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其规模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他们的英名在民间广为传颂,成为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南宁一役胜利后,他们马不停蹄,沿着海岸线一路挺进,剑指广东。十月二日,南宁被攻占后,温景安和沈凌汐继续挥师前进。十月十五日,百色沦陷;十九日,崇左被攻克;二十一日,钦州落入他们手中;二十五日,防城亦被占领;二十六日,北海也被收服。每夺取一座城池,都是对他们信念的肯定,也是对大齐未来的许诺。

  站在北海的城墙上,温景安凝视着波涛汹涌的南海,心中豪情万丈。他对沈凌汐说:“凌汐,我们的步伐永不停歇,直至大齐的旗帜飘扬在每一个角落。”
  沈凌汐紧挨在他身旁,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陛下,广东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那里物产丰富,人民勤劳,若能收复,大齐的经济将更上一层楼。”
  温景安点头赞同,他深知广东不仅是经济要地,更是对外贸易的关键。他决定亲自率领军队向东进军,一举夺取这片富饶之地。在北海稍作休整后,温景安和沈凌汐便统率大军向广东挺进。同时,他们也分兵扫清广西其余地区。十月二十九日,广西全境得以收复。
  戚华将军的军队在衡阳城的胜利为大齐带来了新的希望,士气高涨,百姓欢欣。占领衡阳后,戚华将军并未停歇,他深知湖南的战略意义,决定乘胜追击,继续向北挺进,直指长沙。十一月初一,戚华将军的军队抵达了长沙城外,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湘楚文化的中心,也是通往江南的门户。在长沙城下,戚华将军审视着眼前的城墙,心中盘算着攻城之策。他清楚,长沙城池坚固,非一日可下,必须谨慎行事。于是,他下令军队扎营休整,同时派出斥候,详细侦察城内敌军的动态。
  长沙的守军听说戚华将军即将到来,早已严阵以待,城内外布满了陷阱和伏兵。然而,戚华将军早有准备,他的军队在城外布下了严密的防线,防止敌军出城偷袭。同时,他还派遣使者进城,向城内百姓宣传大齐的仁政,试图瓦解守军的民心。几天后,长沙城内的百姓开始动摇,许多人悄悄出城投降,带来了关于守军内部矛盾的消息。戚华将军见时机成熟,便下令发起总攻。在一场激烈的战斗后,长沙城门被攻破,戚华将军的军队涌入城中,守军无力抵抗,纷纷投降。
  十一月二十五日,占领长沙城后,戚华马不停蹄地派出兵力,扫荡湖南各地。到十二月初一,湖南全境终于光复。
  与此同时,温景安和沈凌汐领军在十一月初一攻下了高州,初三便占领了雷州半岛,初五更是成功拿下了整个海南岛。随后,他们继续向东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终于,在二十七日,抵达了新会城。在新会城下,温景安和沈凌汐面临着一场新的严峻考验。
  新会城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是连接广东沿海与内陆的关键枢纽。虽然城内守军实力不如之前遇到的魏军,但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却使攻城难度大幅增加。
  温景安和沈凌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他们首先派遣使者前往城中劝降,期望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然而,城中的守将态度异常坚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的要求。
  面对如此局面,温景安和沈凌汐不得不着手准备发动攻城战。
  在攻城的前夕,沈凌汐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精妙的计策:“陛下,新会城固然坚固,可守军内部并非团结一致。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从内部瓦解他们的力量。”
  温景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皇后所言甚是,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沈凌汐继续说道:“我们可以秘密联络城中的一些将领和官员,向他们承诺,只要在攻城时保持中立或者暗中协助我们,便可保全他们的地位和财产。如此一来,城中的守军便会人心惶惶,士气大跌。”
  温景安点头同意:“好,就这么办。立即派人潜入城中,执行这项任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齐的密探们悄悄进入了新会城,开始执行沈凌汐的计策。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与城中的将领和官员进行了接触,传达了大齐的善意和保证。很快,城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开始动摇,有的甚至主动提出要在攻城时倒戈。
  十一月三十日,当大齐军队正式发起攻城时,新会城的防御体系果然出现了裂痕。一些原本应该坚守岗位的守军将领和士兵犹豫不决,甚至有的直接放弃了抵抗。大齐军队趁机猛攻,很快就打开了城门,冲进了城内。在混乱中,新会城的守将被迫撤退,最终在城中心的府衙内被俘。温景安和沈凌汐入城后,立即颁布了一系列安抚民心的措施,保证了城市的秩序迅速恢复。攻克新会城后,大齐的势力进一步扩张到了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温景安和沈凌汐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继续向东推进,一路上收复了多个城市和港口,直至将整个珠江三角洲纳入大齐的版图。
  十二月初三,大军浩浩荡荡抵达广州城,这座繁华的商贸重镇,也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广州城的百姓听闻大齐军队的到来,心情复杂,既有恐惧也有期待。温景安和沈凌汐明白,广州不仅是军事要地,更是文化交流的枢纽,其收复对于大齐的文化复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广州城外,温景安召开了军事会议,沈凌汐提出了她的见解:“广州城池坚固,人口众多,不宜强攻。我们应先切断其外援,再行劝降,减少无辜伤亡。”
  温景安点头称赞:“皇后高见,朕即刻下令,围城而不攻,待其自乱。”
  于是,大齐军队围绕广州城布下了严密的防线,切断了城内外的联系。同时,温景安派遣使者进城,向守军和百姓宣读大齐的政策,表明愿意给予宽恕和优待。广州的守军见大齐军队纪律严明,仁义之名远播,加之城内粮草日渐匮乏,人心惶惶,不少将领暗中联络,表达了投降的意愿。经过数日的围困,广州城内的守军终于在十二月十五日开城投降。温景安和沈凌汐入城后,立即着手恢复秩序,减免赋税,鼓励商业活动,广州的百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和繁荣。大齐的旗帜在广州城头高高飘扬,标志着大齐的版图再次扩张,其影响力直达南海之滨。
  随着广州的收复,大齐的海军也开始活跃起来,沿珠江顺流而下,控制了周边的港口,确保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温景安和沈凌汐的名声,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土地,大齐的繁荣景象,吸引了四方商贾,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广州的庆功宴上,温景安举杯向沈凌汐敬酒:“凌汐,你的智慧和勇气,是朕征服天下的利剑。”
  沈凌汐微笑回应:“陛下,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天下何愁不定?”
  两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