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爱新鲜

第(1/2)页

薛家几代皇商,  在京中和江南各省都有铺面,虽不主营粮米,也有铺子兼卖的,  京中恰有这么一个。

        而薛家来京快三年,各处生意仍不见起色,  收息一年比一年少。

        薛蟠虽不知经济世事,钱多钱少还是懂得。

        妹妹正当青春嫁龄,  身上头上却总不见新衣新钗,  都是家常旧的,听丫鬟们说,屋子里装饰摆设也不如姨爹家的姊妹们。

        母亲偶尔提几句妹妹的嫁妆,脸上愁色让他也跟着发愁。

        家里借给姨爹家八万银子,  只剩了六七万现银,  余下都是各处铺面的货物本钱,偏一年又赚不着多少。

        照这么下去,要么给妹妹置办一份风光的嫁妆,  母亲再省些,要么就只能委屈妹妹,  少带些嫁妆出阁。

        薛蟠自认长了这么大,也是母亲妹妹的依靠了,  怎么能坐视母亲妹妹受委屈?

        正巧国库没钱没粮,京中粮价大涨。

        听得消息,  他想起有这个铺子,忙叫收粮囤起来。

        若收得多呢,等高价卖出去,  狠赚一笔,  妹妹的嫁妆不就出来了一两成?

        若收得少,  家里也不愁吃。

        把这话一说,铺子里的掌柜和伙计们都赞他高!

        再回家里说,母亲也夸他办了正事。

        他身后有舅舅,有宫里的娘娘,京里有几家敢和他抢粮的?

        哪知他正和掌柜伙计们吃酒,才为囤了六库的米面痛快吃过六杯,就看见楼下街对面的粮店门口乌泱泱围了许多官差,搜查一会,把店里的掌柜伙计人等都上了枷押走了?

        他扒着窗户看了一会人家的热闹,接着就听说皇上要把囤粮的人都治罪?

        他、他……是有舅舅和娘娘,但奉旨抓人的是皇上正经的老丈人和大舅子,和江家比,王家贾家……是差了那么一点儿……

        薛蟠打发掌柜伙计们赶紧躲起来,别回铺子,自己飞马滚回荣国府,下了马才后悔,他该直接去王宅。

        求舅舅比求姨爹更快更有用。

        可都已经回来了,再去王宅不像样。

        因怕贾政骂他,他还让小厮狠掐了一把他的大腿,逼出几滴眼泪才过去。

        贾政上午才听得圣意,正和请客相公们称颂陛下圣明爱民,就知道了自家内甥正是陛下要惩治的人。

        他大感面上无光,又恨薛蟠在正道上不用心,偏走这些邪路,很是骂了他一顿。

        骂过之后,他还是得管这事。

        他令薛蟠跪着,先写一封手书,令人送去王宅,又亲笔写了拜帖,备下一份厚礼,令人恭敬送去承恩公府门上。

        做完这些,荣国府里都知道了个大概,王夫人处有人来问。

        到底不是自家子侄,不好多打骂。贾政令薛蟠滚回去闭门思过,近日先别出门,躲躲风头,听得薛姨妈在王夫人处,他不好过去,便只令小厮去告诉了这里的事。

        薛蟠爬起来,没那么慌了,便心想,舅舅是兵部尚书,承恩公是刑部尚书,两人同僚同级,承恩公当不会这点面子都不给舅舅。

        实在不行,就让妈求求姨妈,上宫里去求娘娘。

        这点小事,衙门还真会难为他?

        荣禧堂后面的东廊三间正房里,王夫人也正安慰薛姨妈,笑道:“让蟠儿躲一阵子就是了,谁还为了这点子事到这里来抓他?”

        薛姨妈叹道:“我是怕,他好容易把心思用在正事上一回,偏惹了圣人不高兴,以后还不知有没有这心了。”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说了一会薛蟠,又说起薛宝钗,薛姨妈正想把话引到贾宝玉身上,薛宝钗匆匆跑进来:“妈快回去看看,官差来抓哥哥了!”

        ……

        江明德亲自领了顺天府的官兵来,薛家守门的人怎么挡得住?

        贾家小厮们听得来的是皇后娘娘的亲大哥,也没人敢上前帮忙。

        荣国府里,贾琏先赶来求情。

        江明德只令手下通判去应付,看官兵给嚎得惊天动地,满脸满襟眼泪鼻涕,滚得浑身是土的薛蟠上了枷,推上囚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