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操作系统内核(3k)

第(2/2)页

tes)的名言:“640kByte内存对于个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人永远用不完这么多内存。”

    看见高振东和娄晓娥扛着一个大箱子进家,刘海中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第一条断腿,就是听了闫埠贵的八卦,去跟踪高振东才断的。

    趁着这个空档,高振东给运算所那边打了个电话,然后找人把磁带录音机模数转换器的PCB图和BOM表送了过去,请运算所那边帮忙做一下。

    饭桌上,娄母不停的给高振东夹黑瞎子掌,虽然时间非常急,泡发时间、入味的时间都不怎么够,不过高振东觉得味道的确不错。

    这本书的内容,比把Linux的源码给高振东都还有用,因为Linux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几十年后了,计算机环境完全不同,很多源码就算给了他,都并没有什么暖用,还不如这个。

    这意味着,高振东能在上面,存一个合适的操作系统了。

    成熟的Windows时代到来前,巨硬的最后一代命令行操作系统Dos6.22的核心部分,一张1.44MByte的3.5寸软盘就能装下了,而且还能剩余不少。

    两个人跑下楼,和娄家父打了个招呼,高振东扛着录音机箱子跑了,娄晓娥跟在后面,亦步亦趋。

    高振东道:“那是电子管的,你告诉技术人员,用晶体管收音机就行,那东西小。”

    两人赶到四合院的时候,正巧碰上刘海中一瘸一拐的回家,他第一条断腿基本上好了,能拄着拐杖出门了,高振东微笑着和他打了个招呼。

    两人甜甜蜜蜜的吃完晚饭,高振东把娄晓娥送回家,例行抽奖。

    不过,要把磁带用起来,除了转换设备之外,还需要编一下配套软件,但是这些都难不倒现在的高振东,他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用开挂,都能把这东西做出来。

    看看今天他抽到了什么?——《深入理解Linux内核》。

    而且不把ESR结题掉,第一研究室的人工作会很受影响。

    再结合磁带的录音长度,一盘标准磁带单面的数据容量很小,大概2M左右。

    另外就是安排人把第一批试运行时精炼的大长径比高强度钢材,发往草原拖拉机厂,何总那边等这东西等了很久了,连用于熔炼的自耗电极都是他从草原拖拉机厂发过来的。

    娄母叫住了两人:“振东,吃饭不要谈工作了,听晓娥说伱最近很忙,还是要休息好。”

    高振东自己没兴趣搞这个,他的事情多着呢,这种意义不大的东西,自己提个思路,让人去做就好。

    这一台,高振东是准备留着就当录音机用的。

    这东西运算所来做,明显比厂里更专业。

    这在这个信息设备的可靠性还不怎么样的时候,这是个很大的优点。

    还是拿比尔大门的东西来举例,因为他出名啊。

    好在有了晶体管计算机经验的高振东,对这个是轻车熟路。

    娄晓娥笑着道:“去你家吧。”

    就好像曾经有人问,怎么才能可靠的长久保存一些信息,回答是:刻在花岗岩上。

    里面用大篇幅介绍了Linux从信号、进程、内存、中断、时间同步、文件、驱动各方面的情况,把每一个方面所涉及到的设计思想、信号、功能、函数定义、接口情况都说得很明白,但是就是源代码很少。

    娄晓娥看着他:“把大哥送回来的录音机带上,去你家吧。我知道你拿这个东西肯定有用,一定心里惦记着呢。去你家吧,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陪着你就好,正事要紧。”

    这种钢的材料和工艺,是不能向第三轧钢厂透露的。

    整个第一研究室,都在忙碌着这个事情,高振东反而事情不太多,他主要是在各种文件上签字。

    录音机做存储,理论上并不复杂,从音频输出口接线到转换器,模拟音频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再通过接口输入到计算机里。

    高振东有点奇怪:“你不是说准备出去逛逛吗?”

    不过在过去之前,还有一点时间,厂里准备把ESR的研究结题了,成果已经出来了,是时候了,而且正好高振东有空,等到他到京钢一开展工作,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听起来好像很弱,但是以上关于速度和容量的讨论,是基于高振东前世数字技术已经大大发展的前提下。

    这让池总工心里痒痒的,亲自督工,力争尽快把东西做出来。

    不过这东西也急不来,这种小批量板子,这个时候一般都是用的化学蚀刻法蚀刻电路板,这可不是堆人就能堆出来的,化学反应需要时间。

      今天还有4k

    (本章完)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