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

第(2/2)页

都未曾想过,会有这种阴差阳错的意外此时日本南朝大觉寺统已经是大势已去了,这一点很多人都看得出来,甚至哪怕是南朝里最坚定的守护大名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试图为自己寻求出路。

    然而,随着济州岛接受了大明的统治,这个消息经由对马国的守护大名宗贞氏传入了九州岛,在九州岛上诸多势力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因无他,如今南朝的势力,都分布在九州岛、四国岛、本州岛的南部,而这些支持南朝的守护大名,由于军事政治经济的全方位颓势,都开始日渐支撑不住了起来,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干预,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南朝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但是,大明干预了高丽国内的政局!

    大明收回了离日本对马国近在咫尺的济州岛!

    这就意味着,大明其实是有能力也有意愿去干涉邻国国内事务的。

    或许对于一个正常国家来说,旁边的世界第一强国没事就向你家投来关切的目光,毫无疑问是让人很不自在也没有安全感的,但是对于日本南朝来讲却并非如此。

    日本南朝和大明长久以来都是有着正式的外交关系的,大明一直坚持与“日本国王良怀”保持密切的来往,而拒绝接受其他势力的朝贡,而所谓的“日本国王良怀”,其实就是日本南朝在九州岛的实际掌权者怀良亲王,他是后醍醐天皇之子,也是日本的征西将军,在九州岛负责与北朝室町幕府任命的九州探题今川了俊对抗,双方在九州岛这个南北朝对峙的主战场长期拉锯作战。

    而随着今川了俊在高良山合战中击败了由菊池武光率领的南朝军,夺回了大宰府,怀良亲王就将征西将军一职让给了后村上天皇的儿子良成亲王,自己退隐到了筑后国的矢部,而这些年的九州的大名们在与大明的交往中,多假借“日本国王良怀”的名义,因此“日本国王良怀”其实早就不是怀良亲王本人了。

    而这个外交误会,则是来自于元朝,元顺帝时期将怀良亲王册封并承认为“日本国王”,大明继承了元朝的这段外交关系,老朱始终认为怀良是后醍醐天皇的嫡长子,是南朝正统继承人,也是一个敬畏大明的日本国王,因此期待他能够统一日本,消灭北朝和室町幕府的势力,建立一个以良怀亲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所以大明对于日本的南北朝内战,其实一直都是站队南朝的。

    而正因如此,当南朝的守护大名们得知了这件事情以后,才会显得非常振奋。

    这是不可避免的想法.既然大明会干预高丽国内的政局,而且可以靠近日本部署水师,那么为什么不请求大明干预日本国内的政局呢?

    毕竟对于南朝的守护大名们来讲,如果没有大明的干预,那么他们的统治基本上就是风中残烛状态了。

    在吉野的深宫之中,后龟山天皇端坐于御座之上,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而阿野实为与六条时熙两名亲信公卿也是侍立两旁,他们的脸上同样写满了忧虑.没办法,吉野郡和周围宇智、宇陀两郡,已经是南朝在九州岛上大和国为数不多的据点了,如果没有兵马精锐且忠心耿耿的北畠氏的苦苦支撑,恐怕后龟山天皇就得被足利义满赶下海了。

    当然了,控制奈良与国中的兴福寺作为南北朝之间的缓冲势力,也是后龟山天皇能够坚持到现在的原因,日本的佛寺经济比华夏南北朝时期发展的还要夸张,兴福寺作为南都七大寺之首,拥有庞大的庄园与僧兵,是日本最大的佛寺势力,而大和国并没有守护,兴福寺就握有事实上的守护职权,以至于现在后龟山天皇都得拉拢在大和国北部的兴福寺,以求他们阻挡住室町幕府的军队不过日本的南北朝内战比较体面,室町幕府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其实并不想把后龟山天皇一家给宰了,在本州岛大局已定的前提下,日本内战的主战场,其实还是集中在九州岛和四国岛上。

    “天皇陛下。”阿野实为打破了沉默,“大明对高丽权臣李成桂的警告,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

    “你的意思是,让大明出手帮助我们?”

    “正是。”阿野实为点头,“大明既然能干预高丽,说不定也愿意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派遣使团前往大明,请求大明对北朝施压,同时在济州岛增加水师,这样,九州岛上终于我们南朝的守护大名们,或许还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

    后龟山天皇抬起头说道:“可如今大明恐怕已经知道怀良亲王去世的消息,怀良的名号怕是不好用了,而且解释之前的误会,说不定会激怒大明,转而让大明承认北朝再退一步,大明也不会承认我的天皇之位的,最多是日本国王。”

    显然后龟山天皇是不太愿意向大明求救的,这里面的原因很多,面子、里子、误会,各种原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了一起。

    “我也不赞同。”

    六条时熙闻言,微微皱眉道:“但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大明的野心不可小觑,万一他们借机控制日本,又该如何呢?内战不管怎么打,总归是我们日本自己的事情,可大明一旦插手,事情的性质可就变了,而且华夏有句话,叫做‘请神容易送神难’,我们引入大明来制衡北朝,最后很可能会让大明轻松达到当年元寇数十万人远征都没能达成的效果。”

    元寇,是日本人对于元朝的蔑称,毕竟一百多年前,横扫天下的蒙古人,两次在日本这里折戟沉沙.第一次元日战争,蒙古人和高丽人组成的四万联军从高丽出发,已经占领了对马、壹岐二岛,登陆博多,但遭到了日本九州武士的顽强抵抗被迫撤退;第二次元日战争,元朝发动十四万大军,分别是由高丽出发的东路高丽军和由浙江出发的江南汉军,两路大军会师后准备登陆进攻大宰府,但遭遇台风后两路人马内讧,继而大败。

    两次抵抗了元朝入侵的日本人对于这件事情非常自豪,因此很瞧不起高丽人和汉人、女真人、西夏人、安南人,认为他们都不如自己,甚至日本人是不太瞧得起蒙古人的,所以称其为“元寇”也就不奇怪了。

    但瞧不起归瞧不起,对于双方的体量差距,日本人还是能整明白的,所以对于大明,日本人其实抱有相当的警惕心理,在一开始双方进行外交的时候,怀良亲王见到大明的使节赵秩,以为赵秩是蒙元赵姓使者的后代,误认为明朝又会像元朝那样故伎重演,表面上遣使通好,暗地里却准备进攻日本,所以让左右武士拔刀准备斩杀大明使团,而赵秩却并没有被吓倒,阐述了大明与元朝并不相同,怀良前往听闻之后方才缓和下来,最后经过沟通奉表称臣,派人随赵秩到大明朝贡。

    从这件事情上,就不难看出,日本南朝虽然与大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其实是存有很强的戒备心理的。

    “时熙的担忧不无道理。”后龟山天皇想了想,还是叹息道,“但如今南朝势微,若无外力相助,恐怕难以维系。实为,你以为如何?”

    后龟山天皇的担忧,其实主要在于之前的外交误会,以及自己“日本天皇”可能会降格成“日本国王”的名头。

    但他刚才坐着想了想,发现还是要面对现实.日本国王就日本国王呗,要是等到北朝把他赶下台,他可就连日本国王都没得当了,面子什么的虽然重要,但其实在根本利益面前,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至于外交误会,这个其实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而且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也不是小孩子交朋友,看中的是利益,不会因为一点误会而放弃之前的投入。

    所以,刚才那些话,其实就是后龟山天皇对于大明干涉的本能抗拒。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在于,思考以后有什么后果,其实都是杞人忧天,因为就像是杞人根本等不到天塌下来就会因为各种可能性死亡一样,南朝也不用考虑大明干涉以后会怎么怎么样,要是没有大明的干涉,预估大概也就三五年时间,他们这些人要么被足利义满砍了脑袋,要么就得出家避祸了。

    “我以为,可以一试。”阿野实为坚定地说,“大明与我们有着长久的外交关系,他们一直支持着我们南朝,怀良亲王的事情是可以说清楚的,而且如今北朝的势力日渐壮大,我们若没有新的力量介入,只怕难以抵挡.九州岛上的战局已经非常艰难了。”

    “但我们也要警惕大明的野心。”谨慎的六条时熙补充道,“在请求大明援助的同时,必须做好戒备以防不测。”

    后龟山天皇点了点头:“你们二人所言都有道理,这样,不如派公为出使一趟大明。”

    阿野公为是阿野实为的儿子,也是后龟山天皇类似御前侍卫统领的角色,他能文能武,而且通晓汉语和华夏文化,是个不错的出使人选。

    阿野实为应诺了下来,不过心绪却并不平静,其实他们都明白,这个决定将会改变日本的命运,毕竟日本已经有上千年,没有外部力量来干涉他们了,如今请求大明的干涉,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而天皇派遣使团出使大明的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九州岛,南朝的守护大名们开始整军备战蠢蠢欲动,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济州岛距离日本并不遥远,而大明的水师,尤其是远洋水师,这几年也逐渐强大了起来,对于大明水师的作战能力,九州岛的守护大名们,无论是归属南朝还是北朝,印象都很深刻。

    因为倭寇基本上百分之九十都是九州岛跑出来的,南北朝的长年拉锯,也催生了倭寇经济,这些倭寇去高丽和大明的沿海劫掠,并且从事走私贸易赚取了相当可观的财富,这些财富的一部分,最后都通过消费、置业、交易等方式,进入到了九州岛守护大名们的口袋里。

    所以守护大名们,对于倭寇其实是一个默许的态度,而这些倭寇在这几年,被明军愈发强大的水师锤的很惨。

    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对于明军水师强不强的问题,日本九州岛的武士们是很有发言权的——挨揍疼不疼我还能不知道吗?

    不过,如果大明能够选择帮助南朝,那么大明的水师,显然也就成了他们的朋友,而非敌人。

    (本章完)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