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故事尚未结束

第(1/2)页

童话故事通常到这里就结束了——

        “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但姜越不是王子,我也不是公主。

        我们的生活除了“幸福快乐”,当然也会存在愤怒、难过与苦涩。

        而在所有的烦恼当中,排在最前面的,必须只能是养孩子。

        姜煦是我和姜越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

        在生下她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比儿子好带,毕竟“小棉袄”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况且我妈也说,我小时候几乎没让她吃什么苦头。

        结果我就在姜煦身上栽了跟头。

        这孩子自打出生起,就从来没有消停过。

        饿了哭、尿了哭、没睡饱哭,醒着的时候在床上多躺一会儿,也得哭。

        这坏习惯,真要追究起来,还是得怪姜越。

        因为不想让女儿重蹈他的覆辙,他对她可谓是呵护备至。

        只要他在家、只要她醒着,她就一定在他怀里。

        洗澡、换尿布,他都尽量自己来——要不是他没有这功能,我怀疑他都要亲自喂奶。

        可惜的是,姜煦没能按照姜越期望的那样,在学会说话的第一时间叫他“爸爸”。

        事实证明,姜煦只是一个普通孩子,跟世界上的大多数孩子一样,发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音节还是“妈”。

        姜越为此吃了好久的醋,每天下班回来,更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对着姜煦重复:“爸爸、爸爸!”

        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半个月过后,姜煦终于叫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声“爸爸”。

        那一天姜越抱着我足足哭了两个小时。

        大约是荷尔蒙作祟,我的情绪在怀上孩子以后便变得十分敏感,即使后来“卸了货”,也没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准。

        所以被姜越这么一影响,最后我哭得竟比他更惨。

        以至于保姆被吓到,就连孩子饿得直哭,也不敢抱过来给她喝奶。

        在家里窝着带孩子的时间难熬,但也过得飞快。

        一转眼,姜煦就已经三岁了,到了可以上幼儿园的年龄。

        现在的教育资源比我们小时候要多多了,给了家长更多选择的余地,同时也给我们这种新手爸妈增加了更多的困难。

        在姜煦刚两岁半的时候,姜越就让秘书给他搜集了一堆幼儿园的资料,公立和私立都有。其中私立又包括双语国际、蒙特梭利等各种类别,看得我头晕脑胀、眼花缭乱,于是把这事儿全权交给了姜越做决定。

        他打了无数个电话,咨询了身边无数个有孩子的朋友,综合他们的意见,把姜煦送进了市内排名第一的枫叶国际幼儿园。

        枫叶国际幼儿园离我们家挺远的,开车过去得近一个小时。我担心孩子起得太早睡眠不足对身体不好,原本打算让姜煦寄宿,可姜越舍不得。

        他理直气壮:“煦儿这么小,我们怎么能把她一个人扔在陌生的地方呢?万一她以为我们不要她了,心理受创了呢?”

        我辩不过他,只能由着他去。

        最后为了孩子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健康,姜越在幼儿园附近的小区买了套二手房,重新装修过后,我们一家三口搬到了那里。

        去幼儿园的前一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