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 111 章

第(2/2)页

会的题目还会找冉昱请教。

        据说陈平来看了两次,对儿子这个状态不置可否,但第二日陈夫人就亲自带人送了些补品和食材,意图简直不要太明显。

        要不是冉昱的小院里放着很多要紧的东西,陈家人还想送些厨子和随从,这在以前都是根本没有过的待遇。

        陈郡尉好像发现了儿子的变化呢,果然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呀。

        不过这是很好很好的事,不管陈颖达将来能不能考中墨宗大学院,他都已经给自己找到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茫然了。

        为朋友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冉昱安心地收好实验间门的账册,又取出了化肥厂的记录本。

        湖溪化肥厂是去年底开始建造的,今年年初的时候一号场区完工,已经可以少量产出三种肥料。

        这些肥料一部分是要供给彭冲大师的团队进行研究实验,另一部分被湖溪镇和桐佲镇的居民买走。原本两部分用量都不算特别多,交付之后还能保有一定量的库存。可偏偏钱酉匡带着冉昱搞了个巡海推销,这一路下来也有不少郡县对肥料表示了兴趣,库存瞬间门有些吃紧。

        他是亲眼见过化肥厂惨况的,都已经全力运转了,偏偏订单还在不断地进来,着急的货主们都守在门口,造出来就马上拉走,生怕晚了就被别人抢单。

        这两天的湖溪码头格外繁忙。大船停不进来,货主就把船停在青州,然后雇佣本地的小船来往运输。从湖溪流至青州入海的栎竹溪从没有这样拥挤过,最狭窄的地方都要排队通过,船上的渔火照亮了夜空。

        身为湖溪化肥厂的东家,阿昱一露头就被眼见的人揪住。十里八乡的乡亲都见识过化肥的好处,不过因为化肥厂就在湖溪镇上,所以大家也都没着急提前购置。

        结果谁想到化肥厂一下子接到这么多订单,他们眼看着一车车的肥料拉出来被装上船,然后再顺着栎竹溪送去青州,自家手里连个废渣都没有。

        更麻烦的是,因为准备要使用化肥,所以也没有提前熟制足够的农肥,眼看着就到了浇地的时间门,谁能不着急?!

        冉七郎,你得给想想办法啊!?

        冉昱也没想到化肥的推广会这样顺利。

        按照他之前的调研,大雍的农人对于化肥这种东西其实并不太接受,不然海西洲的化学公司也不会花费人力物力还折戬而归。

        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建设大型化肥工场,只是先做了一个中型作坊级别的场区试水。

        中型作坊的产量满足东海郡内耕种绰绰有余,桃花村和桐佲镇那场对决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使用化肥的障碍已经被消除。他的计划是,等彭大师的研究结果出炉以后再逐渐向郡外推广。

        结果计划比不上变化,钱郡守天外飞仙一般的上报了朝廷,于是化肥厂借着磺胺药的东风拿到了太后亲笔的牌匾,知名度暴增。

        现在朝中上下都知道东海造出了能增产的化肥,湖溪化肥厂在太后面前都挂了号,这可比海西人找来的磕巴翻译可信多了!

        能在朝中混的,哪个不是人精?很快就辨明了风向。

        陈磬钟举荐的两名人选都落空,太后反而肯定了东海郡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甭管这小作坊是什么来头,西洋派和陈葵已经有了失势的迹象,非常值得关注。

        于是之后的订单雪片一样飞来,搞得冉昱不得不将更多的合成氨成品拨付给化肥厂,避免原材料供给不上。

        有限的资源当然还是要紧着化肥厂供给的,哪怕减少火1药1坊的产量也要保证化肥订单及时交付。大雍已经到了春耕的季节,趁着这个机会把化肥铺开,这一季末大雍就能收获更多的粮食,这可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海西洲的战火已经烧起来了,粮食和布匹这种战略物资会越来越难购入。拿着钱买不到粮食,大雍的谷米缺口怎么填补?化肥就是答案之一了!

        下个月……

        冉昱又翻开青州兵器局的账册。

        下个月北郡的远狙木仓和连发木仓的订单可以全数交付,不过前日前北郡又订购了一批飞羽1火1箭1弹,交货期恐怕要等到春耕以后了。

        好在阿成表示可以接受这个时间门,毕竟北郡也是要春耕的,种田的事大过天。

        这样一来,造氨工场的产能可以向化肥厂倾斜更多。等到春耕结束,化肥厂便恢复正常生产,这段时间门积累下来的库存应该可以应付下一季的播种。

        冉昱摸了摸鼻子,心里难得有点虚。

        应……应该……差不多……希望能够用吧……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