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顺藤摸瓜

第(1/2)页

谢观南一开始怎么也没想到,跑周楚绪和纪响的这条线索居然才是案发之后最累人的。
  周楚绪十五岁前还有个奶妈一直跟着,姑娘大了,很多话就不爱同奶妈说了,她因为母亲离世时还小,所以和奶妈还算得上比较亲近,但即使如此,这两年奶妈出入她闺房的时间也少了。不过有两个贴身丫鬟几乎是不离小姐左右的,秦县令于是先找了这俩丫鬟来问话。
  一开始两个十四五岁的小丫鬟战战兢兢,因为没有经历过衙门问询所以显得紧张而且木讷,问一句答一句,想不起来宁愿不说也不肯随便说个半句,秦县令对此也颇为头疼。
  倒是苗姑这时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话打破了僵局,她是女性,又是医者,仿佛天然对小姑娘有一种亲和力,所以她开始提问后,两个丫鬟明显放松了下来。
  从两个丫鬟的口中,不止确认了案发当日她们与周楚绪的具体行踪时间,还问出了关于纪响的不少事。
  不得不说周震声这样的大家长是真的非常难得,他爱女之深远,哪怕是为了稳固家业,也并不希望女儿勉强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强行婚配、最后过成一对怨偶。
  周震声在挑选之初是先问了女儿的意愿而不是单从门第出发来考量的。早在周家开始为女儿择婿之前,周楚绪就已经见过纪响了,这也是为什么周家会优先考虑和纪家联姻的缘故,  确实就是因为——周楚绪喜欢纪响。
  之前纪家女眷大量添置换季衣裳的时候,光顾过周记的布料铺子和成衣铺子,因为纪夫人临时改了已经定好的面料而造成做好的衣裳废了一批,为这事周楚绪去了一次纪家交涉,因而认识了纪响。
  “我去了纪家,宅院里的门子,管家和丫鬟都说有过这事,纪夫人接待周楚绪的时候,纪响刚好回来,把这事接过去处理了,就这么着两个人便认识了。”
  谢观南带了苗姑一起去了那家他爱吃的米粉店,打算以最快的速度对付一顿午饭,吃饱了好继续跑别的线索,没曾想一进店竟看到季熠已经坐在了里面。
  米粉店不大,也不似月华楼那边有包厢雅座,这里来来去去的人鱼龙混杂,一桌和另一桌之间也只隔了一人通行的距离,季熠已经很明智地选择坐在了靠边角的位置了,但谢观南说话时还是一直留心身边的环境,说到人名或要紧的地方会歪一下头靠近季熠的耳朵边去小声讲。
  “那这么说来,原本她想要的夫婿是纪响的几乎已经是确定的事了?”季熠再说这话,玩笑的意味就几乎没有了,因为他的大胆假设已经越来越有事实依据了,“丫鬟们总是和小姐更亲密,她们还知道些什么?”
  这事就得听苗姑来说了,毕竟同为女子,她看的角度又不同:“两个丫鬟也觉得小姐对纪大的感情更深一些,但既然纪家不允,那也是没办法的,不过在议婚之前,这两人确实私下也见过面。”
  若说大家小姐想在自家宅外与外男见面,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只是这事儿不太可能真的做到滴水不漏,因为势必会需要人打配合,以周楚绪来说,她至少要有正当的出门理由,且不可能一个人成行,那么丫鬟就会成为最可能掩护她的人。
  “嗯,所以我下午得去远一点的地方。”谢观南趁苗姑跟季熠说话那点时间抓紧嗦粉,这会儿功夫已经吃完一碗了,又叫了一碗并让店家给他准备两张胡饼打包,“有个丫鬟说这俩有几次约会是在镇外北边的潭水寺,我去那边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那潭水寺说是说在镇北,其实出了镇子还要走几十多里路,平常镇上的人要去那边的话,得择一个整日才够打个来回,就算是骑马或者坐马车,也是得有个大半日功夫,除了初一和十五,别的日子去潭水寺的人不算多,但附近百里之内也没有别的寺庙,所以它便是栖霞镇所有佛事唯一的选择。
  “那你得骑马去。”季熠可算知道谢观南刚才为什么打包胡饼了,这一个来回奔波下来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