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命清高

第(1/2)页

五彩斑斓的多宝树立在御案上,微风一吹,金玉相扣,发出悦耳声响。

        那声音落在郑文耳中宛若丧钟,他跪在地上,衣袖下的手微微发颤。

        “这么说,没人去接淮安侯公子,倒怪本督没提前吩咐了?”

        郑文连忙叩首,一叠声地说着不敢。

        凤明不听他辩解,略一抬手,两侧的锦衣卫各出列一人,一个将郑文架起,一个捂嘴。

        “拖出去。”凤明淡淡道。

        郑文瞪大双眼,吓得竟是连发抖都止住了。

        殿内众人都屏息听着,看这位厂督是否真想要了郑文的命。

        “杖三十。”

        郑文瘫软下来,他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好歹命是保住了。

        锦衣卫知凤明没有要命的意思,拖了郑文出门,剥了郑文公服,只留着里衣压在长条凳上,郑文不敢挣扎,咬紧口中布条。

        廷杖由栗木制成,一端削成槌状,包着带着倒钩的铁皮,郑文在印绶监,少与这煞神接触,挨打挨得少了,这一棒击下去,哀嚎出声,险些要了老命。

        两个行刑侍卫见锦衣卫脚尖张开,知这回是“着实打”,廷杖起落间直上直下,没用倒钩撕扯郑文皮肉。

        这廷杖分“用心打”和“着实打”,监刑官脚尖张开为“着实打”,就是是留一命的意思;而若脚尖闭合,就是要“用心打”,侍卫手不留情,受刑者必死无疑。

        然而郑文跋扈,媚上欺下,侍卫早看他不顺眼,虽没拉扯,但杖杖均是冲着腰、股而去,三十廷杖打完,郑文已气息微弱,早晕了过去。

        锦衣卫一盆冷水将郑文泼醒,拖着郑文向凤明复命。

        凤明嫌血腥味浓,头也不抬:“送回去。”

        入夜,淮安侯府。

        凤明才落入小院,谢停便戒备地起身,从客房翻出,见是凤明,跪地行礼。

        凤明止了他问安,微微皱眉:“你怎没同他在一处?”

        谢停道:“公子说男男授受不亲,不叫我贴身候着。”

        凤明:“”倒像是景恒说的话。

        谢停这几日的事同凤明报过,又说经过几日探查,淮安侯府尚且安全,未见可疑人员。

        凤明微微颔首:“想他们也不敢在京城动手。”

        谢停垂首称是。

        “守着罢。”凤明说完便走。

        谢停:“”来都来了,这就走了?他还没来得及说景恒跟害了病似的,茶饭不思。

        不过也不是什么好话,说了死得更快。

        他站起身,扭了扭脖子,一回头,窗缝里露出半张幽怨的脸。

        谢停:“!!!”

        他手中滑出暗器,终于在出手前认出那是景恒。

        景恒推开窗:“你在和谁说话?”

        谢停:“没谁。”

        “他来了是吗?”

        景恒想学着翻身出窗,失败,把腿从窗户上拿下来,绕到门口。

        院子里静悄悄的,檐下的八角灯轻轻晃动。景恒坐到梧桐树下的矮榻上,仰头看满天星斗,半弦新月挂在空中,洒下冷冷银辉。

        定是月色不够美,才留不下他。

        【永元五年,兰月初一,景恒伫立中宵,遥望星月,天明乃还。】

        -------出自谢停无常簿

        自郑文挨了打,朝廷上好像终于想起来景恒这人来,第二日册封世子的圣旨就到了府,各路官员你来我往。

        一时间淮安侯府门庭若市。

        景恒成日里同这个‘张大人’那个‘林御史’虚与委蛇,假笑的脸都僵了。

        他一忙起来,再没时间想彩宝,只能先与各位大人吃酒聊天,几日下来连轴转,人认识了不少,事也打听清了许多。

        淮安到底是离京城远,许多事情皆为谣传,俱是不准。比如景俞白虽尚未亲政,但朝政由先帝信任的六位大臣组成内阁,朝政大多由内阁打理,内阁又有御史、锦衣卫督查,凤明很少过问。

        只有大事、或内阁拿不定主意的事,才送到凤明那里去,由凤明定音。

        也正是这一部分,颇有争议,凤明算是个武官,领兵打仗厉害,朝政的事情并不擅长,内阁都拿不定的主意,硬要他定,也着实为难。

        于是凤明之下,内阁之上又有个‘议事堂’,专为凤明出主意。

        议事堂组成人员有:司礼监掌印凤明、司礼监秉笔太监汪钺、锦衣卫同知严笙迟、怀王景沉、内阁首辅甄岐、太师李纪仁、户部尚书邱赡。

        怀王作为其中唯一的皇亲,却是没有实权,对凤明极为谄媚。

        甄岐、李纪仁、邱赡三位俱是文臣,总是吵不过汪钺和严笙迟。汪钺能哭,每次说不过就哭,好像他们仗着读书多欺负人一样。文人议事,都是谁有道理听谁的,同凤明议事,确实谁哭声大听谁的。

        凤明的议事堂因此而被诟病,‘阉人篡权’的说法也因此而来。

        景恒夹了粒花生:“我原以为九千岁会事事插手,如今听来也不尽然。”

        “管不过来啊,每日折子都几千上万的,又事儿的写折子,没事的也来问安,一个人,神仙也看不过来,有内阁呐。内阁做不了主的、有关皇室、藩王的才找他。”

        冯尚书摆摆手,又抿了口酒,抖了抖,哈了一声,一副酒蒙子模样。

        冯尚书饮尽了酒,下人提壶为他斟满,这下人的手骨节很大,像是个习武之人,景恒一看,方圆脸、眼窝很深,鼻梁高挺。

        景恒问:“这不是中原人吧?”

        冯尚书抬起眼皮:“外族的哪个族来着?”

        那下人躬身,说汉话,音不大准,但能听懂:“突厥。”

        “西燕的?”

        那人当即跪在地上,给景恒看手臂上的烙奴印:“不是西燕是古盟的。”

        中原人最恨西燕,尤其是北方,要是让人当做西燕人,被当街杀了都没人管。

        景恒看着那人手上的烙疤,心里不大舒服:“你起来吧。”

        是从西北抓来的奴隶。

        燕云十六州被收回后,外族与中原的攻守地位发生变化,许多外族因生活困难、或被抓到中原做了奴隶,人贩会给他们烙上奴印,表明这名奴隶并非来自西燕,是‘良奴’。

        外族到中原,若是商人之流,走的是正当的路子,有户籍路引为凭;若是来大齐学习的贵族,也有官府印信凭证;奴隶身份无凭,被当做西燕余孽打杀了都没处喊冤,于是屈辱的奴印成为他们活下去的依仗。

        景恒不是第一次接触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