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渔船从哪儿来

第(2/2)页

员们配合无比,有问必答,而且对答如流。

    采访过程并未影响到他们熟练的操作设备,巨大的渔网下沉再升起。

    大约经过了半个多小时,船长看了眼时间,一声令下准备返航。

    旁观了好一会的文楚欣终于等到了机会,喊上农业局谢专家打算对渔船的收获进行盘查。

    她先是找到了正在打着盹的船长:

    “请问,咱们这条渔船的捕捞范围是多大?”

    船长脱口而出:

    “5.5亩。”

    这与公司提供的信息以及从渔民家属那里获取的信息相一致,文楚欣继续问道:

    “我看咱们已经返航,也就是说今天的捕捞任务已经完成?”

    “对,我们这里捕捞作业都是凌晨开始中午结束。”

    文楚欣指了指鱼舱:

    “能带我们看一下今天的收获吗?”

    船长爽快答应,领着众人来到鱼舱。

    两个船员正在对捕捞的扇贝进行称重,而秤上的数字最终显示为26公斤。

    文楚欣扬起了眉角,问向船长:

    “你们以往捕捞扇贝的数字也是如此吗?”

    船长还未来得及回话,便被谢专家抢了先:

    “这个海产品和我们常见的陆地养殖产品有着显著的不同,其中一点便是这个海水呀,它是流动的。这样一来,每天的收成都有些许波动。”

    船长张了张嘴,刚想反驳些什么,可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勉强的点了点头。

    文楚欣不依不饶:

    “5.5亩海域26公斤扇贝。也就是说,今天亩产不到5公斤。然而公司对外披露的平均亩产却是在20公斤至30公斤。谢专家,就算偶有波动,也不可能偏离平均数如此夸张吧?”

    谢专家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继续‘科普’道:

    “请看,这整片的捕捞海域十分广阔。而这其中每一块小的捕捞区域都会因为海床情况、距离陆地远近等多种条件的不同而使亩产发生较大的差异。原麝岛集团统计出来的20公斤至30公斤的亩产指得应该是所有小区域加在一起的平均情况。而现在你只看了这一块小区域的亩产数字,肯定会跟它有所出路啊.”

    话刚说到这里的谢专家突然眼睛一亮,停了下来。

    他指着出现在远方海平面上的两个黑点说道:

    “那边应该也是准备返航的渔船,不如我们过去看看他们今日收获如何.”

    “470公斤和550公斤!”

    文楚欣看着两艘渔船上扇贝测重后的数字直咂舌。

    谢专家非常满意对方的反应,捋着自己的山羊胡笑道:

    “文记者,看看,我说的没错吧.”

    文楚欣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地图,冲着摄影师比了个手势,摄像机镜头切了个特写:

    “麻烦请问一下,这么高产的养殖水域具体是在地图上的哪一块?”

    船长立刻指向了自己负责的那5.5亩海域。

    文楚欣又问向谢专家:

    “他们这两艘船上的扇贝和最初那艘船上的是一个品种吗?”

    “那必须的啊,都是虾夷扇贝嘛!”

    然而文楚欣接下来的话语却让谢专家惊掉了下巴:

    “可为什么这两艘船上的扇贝有一股棒子的气息?

    船长,为何你们这两艘船是从棒子国那边的渔场驶过来的呢?”

    (本章完)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