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众矢之的

第(1/2)页

崇祯十四年三月十日,京师,紫禁城。

  乾清宫大殿之上,大明皇帝崇祯坐于御案之后,眉头紧皱,坐直的身子,无不显示着内心的盛怒。

  好不容易击退了建奴,中原的留扣也没有再攻城掠地,谁知道又出了赵应贵掳掠、淫辱晋王妃这一档子事,让本就焦头烂额的他,不由得愠怒交加。

  什么时候,这些人才能消停些?

  还有这个赵应贵,居功自傲,也实在太狂妄了些。

  “陛下,山西总兵赵应贵一案惊动朝野,晋王上书,请陛下给他一个公道。此案证据确凿,有人证物证,有相关人等证词,请陛下定夺。”

  兵部尚书陈新甲上前,首先开口。

  崇祯微微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他倒是想看看,朝堂上群臣的反应如何。

  赵应贵,勇冠三军,河南卫军的悍将,任山西总兵仅半年的王泰部猛将,怎会如此胆大妄为,色胆包天?

  崇祯的心里,愤怒与失望俱在。

  “陛下,山西总兵赵应贵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掳掠王妃,肆意凌辱,证据确凿,请陛下将赵应贵押解进京,依律斩首,夷其三族,以正国法!”

  兵部给事中光时亨首先走了出来,慷慨激昂,义正言辞。

  赵应贵是山西总兵,也是兵部官员,作为朝廷举足轻重的谏官,兵部下属官员失责,他自然要首先开炮。

  光时亨的话语,崇祯只是冷笑一声,随即把目光转向了户科给事中杨枝起。

  “陛下,此案证据确凿,若是人证物证俱在,赵应贵是否有罪,或许能一清二楚……”

  崇祯面色一缓,杨枝起的话不无道理,作为重要人证之一的山西副将郑二遇刺身亡,这案子证据不全,似乎可大可小。

  “刑部这边,有什么新的证据吗?”

  崇祯的目光,转向了刑部官员的身上。

  “陛下,山西巡抚蔡懋德呈本,在郑二的尸身上,发现了一张河南银行出的银票,面值为一万两。”

  刑部侍郎徐石磷走了出来,郑重其事,呈上银行本票。

  崇祯看了一眼本票,摇摇头,冷笑了一声。

  “一万两,好大的手笔!”

  “陛下,河南银行的本票,肯定是五省总理王泰所给。王泰曾是河南巡抚,银行和造币厂,都是他经手所建。王泰指使部下贿赂郑二,或因没有谈妥,痛下杀手。赵应贵是王泰的左膀右臂,此事王泰脱不了关系。臣请追查王泰之责!”

  光时亨以为皇帝对王泰不满,顺水人情,立刻送出。

  “陛下,王泰在河南公心私用,办工厂、兴商业、与民争利,民怨沸腾,如今赵应贵玷污晋王妃,大伤我皇家颜面,究其原因,还不是王泰在背后为其撑腰。臣请废王泰五省总理,改调中枢,其职由肱骨大臣接任,由朝廷派出监军,以免河南卫军成为王泰私军!”

  吏部侍郎吴昌时也是慷慨陈词,从赵应贵的案子上,扯到了王泰身上。

  “吴侍郎,今日是谈赵应贵的案子,你就不要扯远了。”

  户部尚书李待问看了看崇祯铁青的脸色,赶紧出口,阻止了吴昌时的夸夸其谈。

  如此攻击皇家女婿,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吗?

  谁都知道,王泰看不起所谓的江南名士,从黄宗周到杨廷麟,都和他有过节。吴昌时此举,分明是公报私仇。

  “陛下,朝野沸沸扬扬,说是河南百姓,只知有王泰而不知有我大明天子,只知河南卫军而不知有朝廷官军。如今建奴势弱,流寇难成气候,不如借此良机,免去王泰五省总理之职,夺其兵权,由重臣接任。陛下明鉴。”

  阁臣陈演站了出来,其和吴昌时之奏,如出一辙。

  李待问摇了摇头,退了回去,不再坚持。

  几位大臣纷纷攻击王泰和其部下,王泰已是众矢之的,崇祯脸色难看至极。

  一个赵应贵案,偏偏扯到了王泰身上,而且个个振振有词,好像全天下只有他们是心存社稷,其他人都是乱臣贼子一般。

  “陈卿,赵应贵是你兵部辖将,你对此案,是何看法?”

  崇祯的目光,扫到了兵部尚书陈新甲身上。

  “陛下,从山西提刑司递上来的公文,赵应贵似乎是罪责确凿。但关键证人郑二被刺杀,显然此案另有玄机。赵应贵在关外阵斩奴酋阿济格,功莫大焉。此案还需细查,以定赵应贵之罪。”

  陈新甲说完,肃拜了一礼。

  虽然连他自己也觉得,赵应贵不会干出这些荒唐事,但证据确凿,又有晋王和山西巡抚衙门的文书,赵应贵恐怕难逃一劫。

  王承恩站在一旁,看到崇祯眉头紧锁,不由得惴惴不安。

  大明积弊太多,对士大夫太缓,不抑兼并,官以财进,政以贿成,以至于文官寡廉鲜耻,敛财成风,武将贪鄙跋扈,难以节制。

  这些人如此攻击王泰,完全不顾皇家颜面,肯定是得了某人的好处,不然他们不至于如此不顾节操,拼命弹劾王泰。

  王泰正在中原和李自成部周旋,难道非要把王泰逼反,他们才心甘?

  “这是王泰的奏折,他为赵应贵申辩,希望朝廷还赵应贵一个公道,查出背后居心叵测之人。你们都看看吧。”

  崇祯摆摆手,有宦官上前,接过奏折,示传了下去。

  光时亨在一旁立刻跳了出来,肃拜一礼,怒气冲冲。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