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展望

第(1/2)页

“表哥,那个骄杨是……”

  服侍着王泰喝完茶,吴萍萍还要问“骄杨”是谁,却被文世辅泪眼婆娑,断然劝阻。

  “表小姐,你就不要问了,肯定是伤心事,提起来让人肝肠寸断,痛彻心扉。”

  吴萍萍心事重重离开,众人谈起了将来之事,不可避免,又落回到了张元平身上。

  “坦之,张大人秋后就要致仕,难道你们父子非要回乡?”

  张元平苦笑了一声,微微摇了摇头。

  “各位兄弟,忠义难以两全,我也是没有办法。”

  他看着王泰,语重心长。

  “王泰,不管有没有我,你是咱们一群人的主心骨,你可得继续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公子自然不会半途而废,你却早早当了逃兵了!”

  王二忽然插话进来,不满地瞪了张元平一眼。他端着酒杯过来,和张元平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你们都不要怪元平。”

  王泰摆摆手,示意王二坐下。

  “张大人年事已高,元平又是家中独子,他不回去尽孝,那才是罔顾人伦。”

  众人都是点头。落叶归根,膝前行孝,谁也不能免俗,何况是独子。

  “处之,你已是团练总兵,但位卑权轻,要想有大作为,恐怕不太容易。”

  王泰点点头,他明白文世辅的意思。孙传庭提拔他,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掣肘。有如此精明的上官,恐怕做什么都不方便。

  “文兄,你有大才,咸阳城中人人皆知。你说说,国难当头,内忧外患,不行此雷霆之法,流民能有救吗?兵能练起来吗?”

  王泰频频摇头,脸上都是无奈。

  “处之,取之为富不仁,用之于嗷嗷待哺之民,你一片赤子之心,为兄远远不及!  你能坦诚相告,为兄欣慰之至。”

  文世辅眉头紧皱,语气也是低沉,似乎知道王泰的许多作为。

  他是个明白人,王泰从那里来那么多银子,他心里有数。

  “国事艰难,民生困苦,官员不惩办贪腐、加强武备,整日里纸醉金迷,空谈什么仁义道德。官绅豪强囤积居奇,损公肥私,顾小利而无大义。这些硕鼠,只顾中饱私囊,个人得失,哪管天下苍生,社稷安危?”

  他看着王泰,郑重道:“处之,你所做之事,一片公心,坦坦荡荡,大丈夫所为。只是以后做事,还需谨慎,以免误了此身,于国事不利。”

  王泰叹息一声,苦笑道:“文兄,我一个小小的团练总兵,于国事何干,你太高看我了!”

  “处之,仅仅一年,你所做之事,已经是惊世骇俗。放眼大明天下,谁能凭一己之力,一年救活十余万流民,除了你王泰,天下无人!”

  文世辅面色凝重,侃侃道来,义正言辞。

  “你一介武夫,能擢升为团练总兵,并让抚台之尊青眼有加,想要升官加爵,恐怕不是什么难事。但你所作所为,恐怕并非你所心仪。”

  王泰惊讶地看着文世辅,微微点了点头。

  他想要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大明!  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扬中华国威的大帝国。

  现在的处境,肯定不能让他满意。

  文世辅转动着手里的茶杯,振振有词。

  “你所做的一切,为了救人,为了练兵,但归根结底,你要救国救民,救这大明的天下。我说的没错吧!”

  王泰只能点头。这文世辅,可谓是说到了他的心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文兄,你说能买...官吗?”

        王泰有些迫切,显然,眼前的现实已经让他不满。

  “虽说本朝积重难返,买...官也可奏效,但你要花多少银子,耗多少年,才能是封疆大吏,或巡抚一方?”

  王泰点点头,没有言语。千里做官只为财,自己想要高位掌兵,恐怕最少得一二十年。

  到那时,说不定大明已经灭亡了。

  “文兄,那怎样才能最快地获得升迁?”

  “垦荒赈民,再加以“养寇自重”!”

  文世辅的话,让王泰哑然失笑。

  “文兄,上面有个孙传庭,恐怕不好糊弄。再说了,抚台大人负气要强,已经是麻烦一大堆。我要是再兴风作浪,给他弄些麻烦,我怕他是寸步难行啊!”

  对于孙传庭,王泰还是尊敬的。再说了,万一计划不周,难道自己要落草为寇?

  “南山脚下,荒地何止万顷。南山山高林密,以剿匪之名,可以练兵藏兵无数。垦荒屯田,粮饷自给自足,到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文世辅正色道:“处之,你要真是要按部就班,恐怕日子就难过了。”

  “文兄,那又有何良策?”

  “处之,我朝田赋偏低,与汉时接近,但流民层出不穷,以至于流寇猖獗,此为内忧,你可知这缘由?”

  王泰精神一振,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

  “文兄,愿闻其详。”

  “处之,我朝田赋虽低,但税赋低,只是朝廷和地方官府收入减少,却并未惠及我大明百姓。只因少征的税赋归于官绅豪强,王室宗亲,而非穷苦百姓。就以地方上的耕田来说,七成以上是宗室和官绅豪强所有,纳税的却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