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恩科

明宣宗的帝王小课堂属实是让苏黎开了眼了,各种文臣递交的假消息,有无灾说有灾骗钱的,有当地生大案说太平的,有有灾瞒报的……零零总总,堪称一绝。

        可以说玩的比明宣宗的后宫还要宫心计,毕竟明清的后宫哪来那么多宫斗,理学早把人洗傻了,都佛的很,不过明初的惨一点,因为要殉葬。

        在苏黎看来,明宣宗的教育主要在两方面:

        一是要学会合理利用特务机构,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同时也要学会装瞎,把柄拿在手里远比扔出来有用。

        关于第一条,苏黎准备扩大锦衣卫,直接广撒网,这样以后定时清理也有目标了。

        二是要学会制衡,人性都是贪婪的,党派之争于朝廷不利,却也可以利用矛盾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制衡时不能动首,防止引起大变。

        关于第二条,苏黎觉得更简单了,人都是会犯错的,到了有威胁的时候就清理一批,也能保证朝廷的新鲜血液,免得思维固化。

        明宣宗的小课堂到这就暂时关闭了,因为之前的清洗,现在朝廷的官员不够了,所以明宣宗准备开一场恩科,扒拉点人才干活。

        因着恩科的缘故,京城也重新热闹了起来,数万名举人汇聚于此,客栈、民宿都爆满,因着供不应求,一时引起物价飞涨。

        京城各处都能看见捧着书读的人,偶尔还有读书人结伴聚会。

        宣德十年六月二十,恩科开始。

        天刚蒙蒙亮。

        贡院前,待考的举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周围兵甲集合,守卫森严,此时正由一个个分成小队的兵士来一个个检搜。

        一个负责吃的,凡固体的食物都要掰成指节大防止藏小抄。

        一个负责对验身份信息,防止替考。

        一个负责搜身,这个是要脱光的,还有头发、嘴甚至是菊花,搜查之严,女状元成功僻谣。

        一个负责穿的,脱下来的衣服要检查有没有夹层和暗层,防止藏小抄。

        为什么这么严呢?

        那当然是因为科举舞弊一出现,上到科举官下到兵士,一个都跑不了。

        用命干活的,怎么可能不认真。

        待检查完毕,便可抽号入院了,这个就完全看运气了,像厕号和屋顶坏了未修的你也没的挑。

        不过京城的贡院还是完善些的,为防火灾,院内皆是以青砖盖的号房,长方形的号房一间2平米左右。

        正式开考后,会由兵士给每人发放一张试卷,一张草稿纸,还有三根蜡烛,蜡烛不再加。

        明朝时首创八股取士,这第一天便是考帖经,就是默写背诵内容。

        第二天考墨义,就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第三天考策问,就是给你一个命题写议论文。

        其中会掺杂一点赋诗,也是给一个命题,但会要求你对几言律。不过在唐之后赋诗基本上就是意思意思了,根本左右不了成绩。

        跟现在的考试也差不多,就是书面上的重点拿来考烂。

        这次的恩科明宣宗钦点了苏黎和杨士奇还有于谦为监考官,扶持之意明显。

        另外,除了殿试,其他的科举考题都是由监考官出的。

        所以这次的考题,于谦出帖经,杨士奇出墨义与赋诗,苏黎出策问。

        苏黎受宠若惊,但又觉得这个机会不错,正好来试探一下这些举人的想法。

        所以这次的三道策问,苏黎分别从思想、军事和时政下手。

        第一道是:春秋时百家争鸣,至汉尊儒术,于今得失几何?

        第二道是:自古兵者,天下之大事也,观之当今军制,可有不足?

        第三道是:□□时六下西洋,沿海繁华可见,而今海关封闭,沿海私船愈多,海盗猖獗,可应开关?

        三题一出,举人们都愣住了,想要他们的命你直说呀,不用这么迂回的!

        一时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