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坐地观之

第(1/2)页

王阳慧把着胡须,发愣的瞧着那杜椿申走远的方向,这刚刚才见到的弟子,还没有好好寒暄几句话,就又分开了,王阳慧不禁暗自感叹:

        你杜椿申,又何尝不是我最得意的弟子呢?

        转头看着那神情暗淡的李匀苏,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能不能行。

        那就暂且赌一把天命?

        “匀苏,带我好好转转如何?”

        李匀苏一惊,看着王阳慧,点点头,走在了前面。

        要说这带路参观就得找本地人呢,因为进了那后山林中,不论是何处的林子,若不是熟人带路,找到小道行个方便,不然也是极其容易耽搁的。

        这青鱼村看起来很小,但也只是说在于门户,真正论起来地方大小,实则算是十分广泛的地域。

        刚走出那林子,就是满地泥田映入眼帘,一眼看去,这何止八十亩地,伸出手遥遥一数过去,倒像着千亩有余,只是不知道,这田地亩数大了,村民又得如何分着人数去耕作呢?

        “匀苏,这青鱼村有多少户人家?多少亩地呀?”

        王阳慧熙熙然问着。

        李匀苏看了看田野,稚声回道:“青鱼村八十亩地,八十户人家。”

        “哦?这样的话自然最好,匀苏,师公问你个问题如何?你说说看,这田地上的村民,是用何方法播种耕耘呢?”

        “村民脚下是泥田,头顶是蓝天,自然是用双手耕耘,看天播种咯。”

        李匀苏想都没想,就顺口说出来了,这一点,李德元对自己说过无数次,回答起来也自然轻松。

        王阳慧满意地说道:“不错,看天行事,这便是属于田野农夫的道理,而我们很多人,即使不在一个方向,也自会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把握,那叫做经验,我再问你,对于这世间,你又有何理解?”

        李匀苏走在最前面,突然停了下来,待着不走了。

        那王阳慧也站在一旁,看着李匀苏认真思考的样子,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欣赏神色,看来这杜椿申说的没错,这孩子有着足够大的悟性和对问题的求知欲望,若是未来多加引导,估计就会不辱天命,大有作为一番。

        “师公说的是世间吗?这个匀苏不知道。”

        答案简单明了,李匀苏直接说道着不知,实诚不已。

        王阳慧听之,一脸笑容:“诶,不知道才是对的,你仔细想想看,坐井观天者,何来真知?”

        李匀苏歪着头,问道:“师公的意思是,我没有经验?”

        “不错。”

        没想到这孩子现学现用的本事也不错,这让王阳慧更是惊喜有加,随即解释道:

        “这世间人们的行为都有一果,而这也叫做经验,例如先生传授知识,实则就是传授经验,例如一回生二回熟,说的也是经验,经验无处不在,而我今天要同你讲的,便是这其中的道理。”

        你且好生听到。

        “我们的出生是无法更改的天理,这老天要你今天生,你就得今天生,老天要你明天也得等一等,那你就得等,一切道理缘由皆来自于天。你看看那边的妇人,她现在弯腰忙碌着的,是为明天种子结果做着准备,但天意如何,却并不会今日就得知。”

        “细细想来,播种是人为,但下雨则在于天,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做一半人事,看一半天命,我们并不能主宰一切,但倘若人有了经验,便可以观着天色行事,无雨时便挑水撒水,无肥时则松土施肥,这叫逆天为之,也叫种田道理。”

        王阳慧指了指那远处的妇人,如是说道。

        李匀苏在一旁默默听着,不自觉说着:“种田的道理。”

        见李匀苏还有点不明白,王阳慧又说道:“稍简之,人有了经历,才会有结果,你如今在这小小的青鱼村里,自然也能学会道理,但终归浅薄,人可不能坐井观天,坐地论道,这空谈误学,得亲眼去看看才行。”

        原来,还是在说着离开的话,李匀苏暗自叹气,这打小就生活的地方,离开真的是最好的选择么?

        那村里的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爷爷们,凡是看见自己,都会把自家的好东西拿出来给予,那几个冒冒失失的如己一般大小的孩童,也成为了这些年里上山下水的好玩伴,若要说道理,亲情,友情,恩情,难道就不是道理吗?李匀苏不明白,自然心存疑虑。

        而王阳慧看着那眉头皱起,一脸疑虑的李匀苏,选择了视而不见,自顾又说道:“这世间之大,是是非非太多了,若只是止步眼前,那么就如平常人无异,匀苏,你得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的需要?”

        李匀苏不禁想到,同先生学习了这么久的道理,自己需要的,好像也只是能成为一个像先生那般博学的人。

        “我想如先生那般,知晓万物道理。”

        李匀苏坚定的回答着,一字一句,都显得那么的自信和笃定。

        而王阳慧却质疑道:“你怎么断定你的师父就博学万物呢?你有没有想过,他所了解的,仅仅只是这世间的冰山一角?”

        此话一出,让李匀苏大吃一惊。

        连先生都只算冰山一角,那何为博学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