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第(2/2)页

到了自己的亲戚,知县大人来撑腰。人们都以为这个年轻公子完了,不想不到一日,知县和那位富家少爷就被关进了大牢。

        “晓得啦。”赵染笑着回应,“我就是有些好奇,李婶这样告诉我,我以后可不敢过去了。”

        她和几人打过招呼就回了家里,还没进去时,听到屋内母亲在说话,她就靠在墙边听着,“小深,你姐姐说得没错,确实是母亲没有保护好你们,让你们吃这样的苦。你姐姐说得对,那些钱应该留着给你上学的,可母亲没想到,只看着你们的衣服好几日都没换了,换件衣服,把身上的衣服也能拿下来洗洗。现在找不到你姐姐,不知道她会去哪里,你们平时常去的地方你都找了吗?她也没来多久,会不会走丢了,我还是出去找一下吧。”

        听到这里,赵染在门口站不住了,推开门进去,扑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我回来了。”

        看着扑到自己怀里的少女,赵染母亲有些受宠若惊,都有好些天女儿没给过自己好脸色了。她手轻轻抚上女儿的背,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母亲一心为她和弟弟着想,她又有什么立场去怪母亲呢?她暗自下着决心,绝不能就这样下去,她要赚钱,供弟弟读书,给母亲一个好的生活条件。

        她用剩下的钱去集市上买了几只鸡,下了蛋可以自家吃也可以卖。又从镇上揽了几家浆洗缝补衣服的活,冬日里,水太冻手,总有人不愿意洗衣服,又嫌雇一个丫鬟太费钱。

        每隔几日,她就去一趟镇上,提上一篮子鸡蛋卖掉,再去那几户人家拿衣服。这样日复一日,也攒了些钱,来年开春,够弟弟去镇上读书的钱了。

        每次她拿着衣服回来时,赵深总是要冲上来帮忙。赵染就会对他说:“小深,你洗的衣服不干净,到时候人家就不用姐姐了。这样,你去帮姐姐提水,然后姐姐洗完了,我们一起把衣服拧干。”

        开始拧衣服的时候,因为水很冰,赵深手一放上去就吱哇乱叫,然后就心疼地看着赵染。后来他就不用赵染拧衣服了,说两个人拧还不如她一个人方便。

        赵染知道赵深是在尽己所能的帮忙,只是揉揉他的脑袋。

        又到了赶集的时间,送完衣服后赵染与村里人一块往回走。听着人们念叨着,又快开春了,真是累哟。

        确实,开春是这些农户们最忙的时候,又要翻土,又要播种,但最忙的不是男人们,而是女人。她们要起得比男人还早,做好早饭,带到地里去,然后就跟着干活。整整一天下来,累的腰酸背痛不说,回了家还得接着做饭洗碗。

        赵染想着,她似乎可以在农忙的时候开个卖餐饭的摊子。于是,她和村里的人们聊天,旁敲侧击地问粥饭价钱大约定在多少能接受。聊的时候发现那些男人们也乐意在外边吃一口,因为村子里不方便,农忙起来,女人们根本不可能按时按点的做饭,得空着肚子干活,也是又累又饿。

        回了家之后,本来该好好躺着睡一觉,可还饿着肚子,女人又拖着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去做饭,这样的日子,想想就心累。

        在初春天气还冷着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下地了。这时候赵染也在村子里的大路旁支了一个小摊,开始卖早饭。第一日她做的饭并不是很多,想想试试行情,也因为原先没确定要在今日开始出摊,估计人们都是吃了早饭出来的。

        果然,和她预料的一样,第一日没几个人来。但吃了的人都夸赵染肯动脑筋,还说回去和婆娘说明天不用做饭了,在她这里花不了多少钱,省一天的劲。从第二天开始,来的人太多,碗筷几乎都不够用了,还是赵染的母亲后来过来送刚蒸好的馒头时,留下来洗碗筷,才周转开。

        这几日是人们最累的时候,也是赵染最能赚到钱的时候,她干的格外起劲,连她母亲都跟着很有干劲。

        过了约莫十来天,农忙的时候下去了,赵染也收了摊,不再出了。她数着这些日子赚的钱,揽过弟弟的肩膀,“走,我们去镇上。”

        赵染准备带弟弟去做两身衣服,上学的时候穿着。

        两人在路上走着,过去了一辆马车,虽没有像京城的马车那样动则镶金镶玉,单看那红木便知价值不菲。赵染拉着弟弟赶紧躲在路边,马车上的人撩开帘子,是那日她撞到的那个公子。

        姜修看见躲在路边的赵染,放下帘子,“你说前两日赵染在白草村开了小摊卖早饭?”

        青竹道:“是,那几日,生意还不错。”

        姜修捻着手里的一串珠子,道:“还算聪明。我们后日去赴宴不是还缺个人吗?带上她。”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