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有趣的三人

第(2/2)页

已是抵达了大虞城东门。城门官拦住这一看就不凡的一行人,为首的侍卫高声说道:“入城需上缴甲胄兵器!若有特令同兵器一同拿出,需登记户籍甲胄兵器入籍。下马!”

        “兄弟,我们是从西边边城回来的。”侍卫说着把手里的长刀交给一旁的卫兵,接着说道:“加上后面的一共一百三十位,所配皆为此刀!”

        守城的卫兵接过侍卫递过去的刀,这些刀与大虞城中所配刀具有些不同,相比城中规整的要长上几分,而且更加弯曲。抽出半截,刀身上更是篆刻着不少细小的凹痕。而在刀柄末尾更是篆刻了一个梁字。同为军中之人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这的确是西北边军才会配有的兵器。

        因为西北荒凉,胡人猖獗,善骑射。时常骚扰大梁边境,掠杀百姓。

        又因胡刀宽厚弯曲,扔出快且利,又能回收。骑兵肆掠间不知残害了多少梁国子民,纵然边军善战却也是在这上面吃了许多亏。直到三皇子请缨去了西北,情况才有了个翻天覆地的改变!

        胡人狡猾,时常打一枪换个地方,从不于梁国边军正面较量,却搅的梁国边民苦不堪言。三皇子数次率领小队人马对胡人进行劫杀,在摸清了对方的底细之后,针对胡人的特性做了个详细的计划。

        这劈刀与斩马戟就是那时候弄出来的,三皇子治军严明又深谙用兵之道,不过两年就打的胡人问声而逃,更是夺回边城一座,寻回了老祖宗遗落的土地。

        大聿城几月前就早有传闻,三殿下将要返京,而能让西北边军如此护卫拥戴,那马车上所呆的人是谁,还能不清楚!

        守卫将劈刀还给侍卫,便想冲马车方向行礼,却被侍卫拦了下来。

        “大哥此事先不急,烦请你先与我们弟兄的兵器入籍记录,一百三十多人恐会费些时间。”侍卫拱手借着说到:“麻烦大哥了!”

        卫兵闻言冲着马车一拱手行礼,却也不迂腐的非要上前行礼,只是照章办事的安排起记录兵器的章程。

        同为军中之人,虽说职位不同,但也还算有共同语言。而且就算是等了这么久,也没见到马车里的人有任何不满的地方,这个负者的守卫长的胆子也就大了些。

        大梁地广物博,但四周却是群狼环绕,边境更是常年摩擦不短,虽说并未爆发大战,却也是从未停止过战乱。几十年前,更是发生过一场大战,当时的梁国几乎被人打到了都城,举国之力才勉强保留下了一个破碎的山河。那时的梁国皇帝立志要挽救这个历经苦难的国家,更是将都城迁移到了当时距离边塞不过百里的青要山下,在这里建立城邦,以此为据点,以护卫身后的大梁百姓。

        现在的人根本无法想到那时的这里是有多荒芜,上下三代人的努力,不知累计的多少人的心血与白骨,才让这个原本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这样繁华的大聿城。大梁的强盛没一步都是踩着自己的血泪和敌人的尸骨走出来的。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梁国相对其他几国,民风更为彪悍,百姓尚武,而对抵御外敌的边军更是带着敬畏。

        而对于年少便置身前往边塞更是将西北的胡人打的闻声而逃的三殿下更是崇敬万分,皇家本就距离普通百姓遥远,他们不知道三殿下是如何英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脑补。代入自家的小孩,十三四岁不过个半大小子能做个啥,但是三殿下,那时就已经在边塞中与狡猾的胡人对战了。

        常年生活在安稳环境的人无法想象胡人有多么凶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想象边塞的苦的荒芜,再加上一次一次的捷报,三殿下的威名便就这么慢慢的流传了下来。

        因为需要录入佩戴兵器的人数,而侍卫又要保证有住够的人护卫在三殿下的马车,效率难免就慢了许多。

        为了不阻挡百姓出入诚中,赵适吩咐人将马车驾驶到一旁,免得阻碍了百姓。但是城门口本就是个喧嚣的地方,他们这百来人直愣愣的矗立在这里更是扎眼,更别说这群护卫的侍卫个个都是见过血的边军,气势更是不凡。

        惹得不少百姓都好奇无比,说实话,在大聿城这样数量的车队挺平常的,一个普通的小商队的人马都比他们多上一倍,但是架不住气势雄厚。

        经过战场洗礼的军人,只是简单的站在那里就能让人感觉到压迫,跟别说他们全员戒备的时候。普通百姓只觉得稍微靠近些就觉得后背发凉,心跳加速。

        不过在见到他们其中不少人都老老实实的排队做登记,心里的哪些惧怕就减少了不少,不过纵然如此,不少百姓还是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进城的脚步。

        但是就算多数百姓不想惹事,可也有那么一好奇心旺盛的人,会驻留观看,再加上一些耳朵灵敏的,没过多时大聿城里就有不少人在议论三殿下的归来。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