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公主府赴宴赏文

第(2/2)页

我疏忽了,竟让两位美人陪我一同站着。”说着,她领着两人朝前面的坐席走去。

        托邵宁婉的福,陆晏清跟着她一起坐在了韩熙下首处。

        公主府的确是无一处不精致,就连宴席上所用的器皿、饮食,全都极尽巧思。没有人不享受这种体验,陆晏清也不例外,尽管她难免生出几分可望不可即的张皇之感,可内心的向往又是那样的真实。

        韩熙邀的全是年龄、家世相仿的姑娘,即便不是像她同邵宁婉那般亲近的关系,也都说的上来话。往常姑娘家的聚会不过是吃吃茶、赏赏花罢了,但韩熙觉得这太没有创意,她一向喜欢新鲜事物,总想翻点花样出来。

        见到一堆书卷被呈了上来,众人都好奇地望去。

        “郡主这是何意?”有耐不住性子的姑娘率先出言问道。

        “莫不是让我们在这读书?”同样不解的姑娘下意识地接口。

        众人都认得这是一堆书卷,但就是因为看上去平平无奇,才让人心下生疑。

        韩熙卖了一会儿关子,才开口道:“这确实是书卷不假,但并非一般的诗文。”她顿了顿,接着道:“而是举子们的行卷之作。”

        陆晏清听得宴席中几声轻微的惊呼。科举虽于前朝设立,但当下朝廷仍由世家勋贵把控。所谓行卷,是指应试的举子们将自己所作的得意诗文加以编辑,制成卷轴,在应考前呈送给有地位声望之人以求推荐,增加自己及第的概率。如今春闱将至,各地举子们聚集在京城,可不都要趁机行卷,博得声名。

        这些京中贵女们从小接受诗书教育,但毕竟是从贵族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并未接触由平民寒士占主要部分的科举之道,自然也未曾见过当下时兴的行卷真容。

        陆晏清倒是对其有些了解。行卷之风从本朝兴起,她的父亲曾经便是通过行卷而得到她外祖父的赏识。

        举子们行卷的对象极为广泛,从有政治地位的达官显贵到文坛上有声望的学者,无一不是他们示好的对象。昌陵侯虽然也属于这一范畴,但他是武官,对舞文弄墨之事不甚精通,又是老牌勋贵,不见得会扶持寒门子弟,自然没什么人向他行卷。

        安阳公主便不同了,虽说是一介女流,但她却是少有的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又能插手政事的公主,况且她对诗文一道颇感兴趣,从前便有资助书生赶考的经历,大批举子向她行卷也不难理解。

        安阳公主膝下一子一女,韩熙作为她唯一的女儿,自然是万千宠爱,拿来这些行卷诗文也不是什么难事。

        韩熙看到众人惊讶的神色,不由得心生满意,她开口道:“往日大家不过自己吟诗作诗两句,只算得自娱自乐,不如今日我们来看看这些以读书为业的举子之作,品评一番,看看可是有真才实学的。”

        众人自是一片赞同声。头一回见如此多的投谒诗文摆在面前,难免生出好奇之心。

        “平日里姐妹们作诗总要评个第一第二的,不如今日也让我们大家都来评评,这般多的诗文里,谁该是魁首吧。”

        说话人是英国公的嫡长女,这里除了韩熙,便属她的家世最为出众,也才有资格说这句话。

        “我正有此意。”韩熙应声说道。

        邵宁婉离得近,她直接从那堆卷轴里抽了一卷出来,展开在她与陆晏清面前。

        邵宁婉是标准的军阀勋贵出身的官家小姐,言下之意是诗文她固然懂,但顶多是合格水平,既不精通,也不耐烦看这些。往常众人一同宴饮,免不了吟诗作对,只好糊弄过去,但若是私下里和韩熙小聚,她是绝对不碰这等文墨之事的。

        但现在是她不得不面对的时候。邵宁婉盯着面前的墨字,发现自己压根看不进去,更别提什么品鉴了。她正要自暴自弃,往一旁看去,却猛地意识到自己今天并非一人前来。

        陆晏清目光扫过面前这位不知名举子所作的几首诗,迅速得出了对方所作平平无奇的结论。她正要抬眼,却听得邵宁婉的声音突然在她耳边响起:“表姐,我听闻你父亲从前是明祐年间的进士……”

        陆晏清被她突然出声吓了一跳,但很快缓过神来,下意识地答道:“没错。”明祐是前朝的年号,她父亲陆定安是明祐十二年的进士,中举时不过二十岁,当之无愧的少年英才,只是后来……不提也罢。

        她起先还没明白邵宁婉说这话是何用意,但看到邵宁婉目光不断在面前的书卷和她之间来回,她便立刻会意了,只听得邵宁婉接着开口:“那想必表姐对诗文一道颇有了解,不像我,看着眼前这些诗什么想法也没有。”

        “这也不怪表妹,这位举子于诗文一道上确实平平。”陆晏清出言安慰她,同时也是默认了她的前半句话。她对自己的父亲感情复杂,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才华,从小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对这些事情尚且称得上了解。

        这时,突然一道声音从一旁传来:“这位姑娘何出此言?”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