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佛堂相见讽刺语

第(1/2)页

邵斐这回已经回过味来,什么思念母亲、当日是她的忌日,哪有人祭祀亡母不是正正经经在家中祭奠,反倒是穿个故作姿态的衣服去溪边吹箫?

        好个陆晏清,嘴里虚虚实实,不知道哪句真哪句假,若不是被他撞见了今日这回事,她那乖巧孝顺的脸皮倒真难以揭下来。他完全可以推断出陆晏清心里的盘算,打着幌子来竹溪偶遇他,接下来两人之间的来往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若说看到眼前的这副情景,邵斐内心的怀疑只是从六分升至九分,那当他唤来秋鸣,让他仔细打听陆晏清母亲的忌辰,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他心中已然是十成的肯定。

        果然是这么个心机深重的女子,表面上卖乖讨好,实际上内里一副心肠不知道想的什么东西。邵斐平生最痛恨被他人算计,幼时就有下人,见他无生母庇护,表面上对他恭敬和善,实际上却克扣他的衣食用度,从他身上得去不少好处。陆晏清这样的行为,恰恰是他最反感不过的。

        直面自己被欺骗算计的事实,邵斐几乎难以遏制住自己的怒火,他简直想直接在陆晏清面前,撕下她那张虚伪的假面,欣赏她下不来台的样子。但邵斐很快冷静下来,打草惊蛇有什么意思?他倒要看看陆晏清还有什么花招要使。

        于是他从头到尾没惊动陆晏清,只是在寒风中站了许久,看着她收拾完剩下的那堆灰烬,然后转身进了屋子,未曾朝他所在的方向瞥过来一眼。

        -

        邵斐守株待兔了几天,却没见陆晏清有什么动静,这让他差点以为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差错,直到他在老夫人那见到了陆晏清。

        昌陵侯府老夫人本家姓杨,也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早年老昌陵侯在世时,夫妻感情甚笃,育有一子一女。可惜后来老昌陵侯征战边关,一去不复返,儿子醉心权术,女儿嫁进宫中,不免生出些寂寞寥落的心思来。

        这时刚好碰上邵斐出生,邵斐出生起就失恃,家中只剩下老夫人一个女眷,他便自然而然地归于老夫人膝下。尽管后来有了萧夫人,但萧夫人进门不久就有了邵宁婉,便也没插手邵斐的事情,双方只保持着普通的继母继子的关系。

        然而邵斐自幼习武,大多时间在跟着师傅和夫子苦练研学,要认真算来,老夫人教养他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大多时候只是老人家的照拂关照罢了。

        这样长大的邵斐性子独立,也不需要老夫人看前顾后,于是人一闲下来,难免要找些什么依靠,老夫人后来寻着的便是佛家。自前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原,如今佛教在中原的信仰日渐强盛,听闻当今太后便是虔诚的佛家信徒。老夫人虽说并未皈依佛门,但也常常参禅养性,求佛悟道。

        为此,昌陵侯还特意在老夫人的明华堂后面修了一座庵堂,作静修之用。

        虽说邵斐早就不在老夫人那住了,但这毕竟是他少时为数不多感觉到温情的地方,他有空便会来看望自己的祖母,聊表孝心。只是没想到,今日正好让他撞上了陆晏清。

        这当然也不是单纯的巧合,而是陆晏清有意为之。她总不能天天出门去偶遇邵斐,这耗费的时间精力成本也太高了,还是得在府上下心思。

        老夫人这些年来爱好佛理已经是府里上下皆知的事情,她又是邵斐在府中唯一会主动拜见的人物,攀上老夫人这棵大树显然很有必要。左右她原本也已经在讨好邵斐和萧夫人,多一个也无妨。

        况且老夫人的喜好又是那样明显,几乎不同多花什么心思,她跟着大家一同来请安,在老夫人面前提上两句佛理,便自然引起了老夫人的注意。

        陆晏清倒也不是随口胡说,她外祖母后来也表现出对佛家的倾向,在家中时常念些佛经佛理。陆晏清本身是不信佛的,她向来只信她自己,那些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如来、观世音等等,嘴上说着渡人渡己,落在现实里却依旧改变不了人的命运。不过她虽说自己不信,但尊重他人的信仰,也能对那些佛家学说说上一二。

        借此理由,陆晏清便常常来老夫人处,陪老人家说说话,或者一同参禅礼佛。老夫人见她正是二八少女的年纪,却能静下心来陪她一块,也不由得对她存有几分好感。

        陆晏清见老夫人年事已高,还要提笔抄写那些长篇累牍的佛经,难免有吃力之感,便主动提出帮她抄写,左右权当练字。她昨日刚抄写好两卷佛经,又猜想邵斐今日应当会来老夫人处,便带上佛经过来了。

        虽说见到邵斐是她预料之中,又是早有谋算的事情,但在老夫人面前,她还是做足了功夫。她递上自己抄好的佛经,道:“这是晏清这两日抄的两卷经文,还请老夫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