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心灰意冷另图谋

第(1/2)页

盛顾言坐于马背上,却并非如同季伯卿想象的那般板着一张脸,相反,他眼角眉梢都挂着清浅的笑意,抬眸望着前方。

        年仅十八岁的状元,不说在齐朝是头一回,就是从科举创立时算起,也是绝无仅有的。

        尤其是他又长得好,光凭那一张脸就不知道收获多少女儿家的芳心,数不清的示好之物如杨花般落下。

        尽管他并未伸手去接,那帕子也偶尔有落到他身上的,他只好抱歉地笑笑,缓缓拂下身上的帕子,看上去好一副俊美深情的模样。

        盛顾言不是什么神仙,更不是圣人,十年寒窗,他所盼的也不过是金榜题名,一朝入朝堂,大展青云之志罢了。如今已得桂冠,要说不欣喜自得那自然是假的,然而他却心里明白,这仅仅是一个起点而已。

        尤其是他这状元之位,绝不仅仅是由于他的才学。

        自从那日在折桂楼被拉入雅间,见到那位贵人,答了他的提问之后,他心中就隐隐有所预感。直到殿试那日,他随众人一同踏入雍和殿,无意间抬眸望向那龙椅上至尊之人时,心中一阵激荡,方才有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慨。

        “尹”,不正是取于“君”之一字吗?当今圣上又在先帝子嗣中行二,尹二爷的身份可不就呼之欲出?后来他在殿中答题时,仍能感受到来自上方的目光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而今日,当他在阶下听到自己的名字第一个从传胪官口中传出时,他心中竟没起什么波澜,极为平静地上前行礼,仿佛一切在他的预料之中一般。

        要说欣赏他的才学,自然是有的,但盛顾言当然不会自负地认为是皇帝觉得他的才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他格外亲眼有加,才点了他为状元。

        策论的题目、皇帝的表现……这一切无一不昭示着当今圣上的不满和野心——对于那些牢牢把持着朝廷的世家豪门的不满,对于那些依靠祖辈功荫、权势欲盛的家族的痛恨。

        而他呢,年纪轻轻,出身寒门,在这偌大的京城中找不到一丝牵连,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人选——既是靶子,又是棋子。

        想到这里,盛顾言唇边不由得勾起一抹笑意。皇帝的想法固然是好,然而这京城中盘根错节的世家关系,又岂是一朝一夕能够拔除清理的?

        前些日子他们在永宁寺无故被绑,虽说有金吾卫及时救助,并无伤处,然而明面上总得给他们一个说法。

        他跟季伯卿在周围没转几圈就被赶来的金吾卫请了回去,让人好生在厢房里招待着,至于后续的事情,他们自然是毫无插手的权利。那日他们便在永宁寺中住了下来,直到第二天才被送下山去,后来告诉他们的是,绑匪当日在山中被擒,经过审问后得知,这一场案子原是出于吐蕃的手段,妄图挑动齐朝内乱。

        不管他们信也好,不信也罢,上头给出的说法便是如此。除了接受,他们别无选择。

        于是这场闹剧便像没发生一般,盛顾言他们只得认了这一场无妄之灾,后来的一切,还是该如何便如何。

        自己如今的处境,盛顾言自是心中有数。然而这又如何?权益也好,纷争也罢,他既已坐到了这个位置,该是他的,终究会在他手中。

        -

        陆晏清却是没了接着观赏的兴致,再新奇的事物,连着看好几回也跟平常之物无二了。前面几人出场时还兴致高昂,到了后面,尽是些差不多的面孔,看上去便宛如萝卜白菜一般了。

        她也看到了季伯卿接过香囊的表现,估计多半是何钰舒掷与他的。只是她与何钰舒被人群冲散,一时半会也没找到她人在何处。

        她正想找个空位坐下,但兴许是这酒楼隔音不太好,走过一间雅间时,突然听到谈话声从中传来。

        “你说皇帝此举,意欲何为?”

        若说这声音听起来只是有些耳熟,那下面一道声音则完全让她确认了对方身份——

        “不外乎有人碍着他的眼罢了。”

        声音既不高昂也不低沉,但在这嘈杂的环境中却清晰地传入了陆晏清耳中。

        陆晏清对声音不算敏感,但她记性很好,尤其是她对邵斐那样上心,他的声音她哪怕听几个字都能听出来。

        既确认了邵斐的身份,先前那道有些熟悉的声音也不难推断出来,想来是他和韩修则两人在这雅间中小聚。

        她没有听墙角的兴趣,想来邵斐和韩修则的谈话,对她来说也无甚意义。朝廷、皇帝……她连自己都快顾不好,哪有功夫来操心这等离她甚远的事情?

        然而正当她想要离开时,却突然听到韩修则提起了自己。

        “你那位表妹,最近倒是时常遇见。”

        陆晏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