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各方

第(2/2)页

瓜相信他们不是泄密的人。
  如果真是他们其中一人泄的密,对于长实来说,是比失去标书更沉重的打击。
  但是两份标书如此一致,让李黄瓜又不得不怀疑这是内部人员泄的密。
  ……
  港岛,中环,康乐大厦顶楼,怡和大班办公室。
  穿着POLO衫,踩着牛津鞋,叼着古式烟斗的纽壁坚坐在装修古典的办公室内。
  手中捧着今天的工商报。
  看见报纸的内容,纽壁坚气到胡须颤抖。
  九龙仓在75年被兴华集团以闪电战的速度被拿下,以四大洋行之首自居的怡和洋行被华商挫了锐气,成为了其他洋行的笑柄。
  因此,时任怡和大班的亨利·凯瑟克引起了怡和系的大股东凯瑟克家族的不满。
  为了重振香江洋行王者的名声,凯瑟克家族将亨利换了下去,把被辞去九龙仓主席的纽壁坚提拔到了怡和大班的位置。
  纽壁坚上台后,也是一副要重振怡和王者地位的态势,试图重建怡和在香江的领导地位。
  为了报九龙仓之仇,纽壁坚以及整个怡和系都将兴华集团当成了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下到零售制造业,上到房地产业链,怡和都在有意无意的与兴华集团竞争。
  从香江开埠以来,中环便是怡和系的根基和命脉所在。
  发展到今天,虽然怡和双翼之一的九龙仓被兴华集团抢走,但是置地在中环依旧有着绝对的统治力,是中环商圈的王者。
  历山大厦、太古大厦、康乐大厦,以及置地广场重建计划,都在无声的宣告着中环这片核心商业区究竟谁是真正的主人。

  先是有华人行大厦落入兴华集团,如今中环站和金钟站的物业发展权又被兴华集团拍得。
  这无疑是在置地的心脏位置插了三根钉子。
  尤其是坐落在核心商圈中心的中环站。
  这就好像是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上面,被人在画中心位置硬生生甩了个黑墨点。
  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怎么能让一心想要重振怡和雄风的纽壁坚不生气。
  置地为了拿这两块地皮,愿意以高出市价40%的价格拿地。
  他原本还想不明白,港铁公司为什么愿意把地给兴华集团。
  如今看了报纸才明白,原来兴华集团舍弃了自己的利益。
  让纽壁坚稍微舒服一点的是兴华集团虽然赢了,但是也是惨胜。
  买地一共花7亿,全部用现金支付,再加上52%的利润分成,兴华集团这个项目的利润率绝对低于10%,远远低于行业标准。
  实际上,张卿也知道这次地铁站物业权竞标,不是一次赚钱的生意。
  前世李黄瓜靠着取巧的方式从置地手中抢走物业权,最终毛利是7亿港元,但是去除建筑费、贷款利息等费用后,最后净利润只有七千万不到。
  但是这两个项目为长实赢得了名声,赢得了港府和银行的信心,让长实一举成为华商领头羊。
  同样的,张卿的兴华集团击败诸多实力强劲的财团,获得两个地铁站的上盖物业权后,赢得了香江华商的信誉。
  此举被誉为兴华扩张发展之重要里程碑,是华资地产界的光辉。
  《香江财经评论》更是将张卿与超人的形象结合,放在了这期报纸的中心位置。
  之后,“张超人”的名号在香江不胫而走。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