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欲拒还迎

第(1/2)页

苏元青预感到这里可能不安全,是基于前面要打败仗,所分析出的结论。在他看来,营中暂时还是安全的,危险过两天才会发生。
  而张劲松却是出于另一条思路做出的结论:官匪勾结,导致此战。
  按照张劲松的分析,这一战会来得更急,更凶险。
  事实证明,张劲松的分析更有道理。夜深月明,苏元青因赶了一天路,在帐中疲惫安睡,忽然营地不远处忽然掀起大战。
  火光通天,刀光剑影。
  苏元青狼狈地起身,拔剑而出。
  见战事发生在营帐外,营帐内一片安静。
  他若有所思,问道:“那是哪里?”
  帐前卫兵回道:“回将军,那里是营帐后面二里地的河。”
  “噢。”苏元青一寻思,既然是在营帐外面打的,那就说明吕博亮一等早有准备,联想到傍晚说的那些话,他已猜了个七七八八。问说:“去了多少人?”
  卫兵回道:“去了一大半。”
  那这必然是有准备、有预谋的一战,输不了。
  苏元青点点头,“那我继续休息,若打到跟前,记得叫醒我。”
  卫兵说:“是。将军安心休息,我家大人用计谋,极少出差错。”
  “那我就放心了。”苏元青伸了个懒腰,回帐中。
  但他根本睡不着,便盘坐着考虑此战缘由,和他分析有误的地方。
  他想到张劲松说的那些话,若是按眼前战阵安排,此战很可能要打败仗。这跟曹东将军的分析一样。但若是有人通敌,却可以打赢。仔细想想,什么样的通敌是对我军有利,当然是敌方有我方的内应。
  若是如此,此战真有可能信手拈来。
  在这个过程里,领兵将领稍稍动点手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整治几个不听话的小角色,对他们来说简直再容易不过。
  今夜的事,很可能就是这样。
  究竟是谁在那搅弄风雨?
  苏元青猜不出,正如张劲松说的,再等等看,看看才能知道。
  他只希望,这里的水别太深。
  不然他们之前的仗,打得太冤枉。
  凌晨,河边战事停歇。
  张劲松前来汇报,“将军,此战来犯之匪约四千,我等以三千五百余人相抗,趁其半渡袭杀之。如今匪徒已被击溃,只有残兵数百逃亡,薛可凡已经去追。”
  苏元青问:“伤亡如何?”
  “伤亡六七百。匪徒战力不弱。”
  “知道了。接下来需要做什么,你们看着办,记得通知附近友军,小心提防。”
  “是。”张劲松说,“相信若还有发难,会从正面来。”
  “有过一次,未必就不会有第二次。都提防着点。”
  “是,将军所言暗合兵法。”
  “还有一点。”苏元青有些迟疑,叹说,“写战报的时候,记得把那两位的功劳也加上一笔,毕竟是常将军的人,不能亏待。”
  “明白。”张劲松微微一笑。
  本来初见苏元青,见是一个毛头小子,他心中很是哀怨。现在看来,苏元青还真不是一个庸人,比派别的人来更好一点。
  至于功劳如何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