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一言难尽朱厚照

第(2/2)页

思是勇敢的国王。”
  “他还学习蒙古语,起名忽必列,他在南巡期间,还跟着葡萄牙师团学习葡萄牙语。”
  “正德朝出口到阿拉伯各国的瓷器上,都印着大明国皇帝苏丹·苏莱曼·汗的大印。”
  山西应县木塔匾额,“天下奇观”几个字是朱厚照所题,“峻极神工”几个字是朱棣所题
  听到这里,朱元璋笑了,至少他觉得这个孩子真的非常聪明,如果多用些心思在治国理政上面,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明君。
  “朱佑樘驾崩之前,因为太子朱厚照才仅仅15岁,还算是个孩子,所以任命了三位顾命大臣,刘健、谢迁和李东阳。”
  “朱厚照登基之后,内阁给他拟的年号叫正德。”
  “等等。”朱佑樘又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先生,我记得正德这个年号是宋朝的时候,西夏皇帝李乾顺曾经用过的。”
  江风笑道:“你看,你都知道这个事儿,你觉得内阁那些饱读诗书的进士知不知道?”
  朱元璋怒道:“不管知不知道这事儿,正德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德行不好才要正德吗?这是赤裸裸的讽刺。”
  江风继续说:“朝臣想要15岁的朱厚照像他父亲朱佑樘一样,按他们文官的要求,去做一个他们希望的好皇帝,一开始就对朱厚照各种限制。”
  “朱厚照刚开始还各种妥协,后来终于忍不了了,扶持刘瑾、谷大用、张永等八大太监,跟文官打擂台。”
  “朝臣联合起来,弹劾刘瑾等八个被他们称为八虎的太监集团,朱厚照针锋相对,以刘瑾掌司礼监、谷大用提督西厂、张永督十二团营,牢牢掌控京城的军队。”
  “此时的大明王朝,在经历了朱祁镇的瞎搞,朱见深后期的昏聩,到朱佑樘这里,已经把大明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连续三大盛世的底子耗光了。”
  “到弘治末期,各种问题慢慢都爆发出来,财政也捉襟见肘。”
  “朱厚照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不满足于像他父亲一样,只是对局部的问题修修补补,他开始启动变法。”
  “但变法就是要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谁是既得利益者?当然是朝堂和地方上的官僚,这些既得利益者当然不会去变法。”
  “所以,朱厚照给与刘瑾巨大的权力,号称九千岁,推动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反贪、减赋、整顿吏治,加强文官考核、增加商税等等。”
  “变法涉及吏部24项,户部30项,兵部18项,工部13项,一共85项措施,严重侵犯了文官集团的传统利益。”
  “刘瑾首先拿军队开刀,就是查账,到各个边镇的仓库,看账本上的记载和仓库的东西是否一致。如果缺了,就赔,缺多了,就杀。”
  “查完军队的仓库,又查两淮的盐税,每年又给国库增加上百万两银子的盐税。”
  “接下来就是查全国的土地,主要是卫所的屯田。这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太祖朱元璋当初分给卫所的屯田,有七成已经成了各级文武官员和勋贵的私产。”
  “什么?七成屯田被那些混蛋贪污了?”朱元璋怒不可遏。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