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兽炭

第(1/2)页

第47章  兽炭

        (感谢书友20211210204946566提醒,《卖炭翁》中的炭是木炭,价值比石炭高,理论上不应成为价格参照物。但作者没找到石炭价格的具体资料,只能大致借用一下,错误难免。)

        至于说焦煤,郃阳这一片也不是没有,比例低罢了。

        “郃阳啊,踅(xué)面不错。”

        作为南腔北调客,范铮多少了解一些杂七杂八的知识,未必管大用,初次见面侃一下去除生疏感还可以。

        踅面在古代史上还可以提一提,大约可以算最早的方便面了。

        七成荞麦面与三成小麦面相和,搅匀后烙成面饼,再切成汤饼的细条状,易储存,要吃的时候在沸水里烫两分钟,然后再洒上盐、秦椒、食茱萸、醋之类的调料,香喷喷。

        注意,北方的荞麦,是甜荞,云贵方向的是苦荞,别搞混了。

        其实郃阳还有一个特产,好吃不好说,乌鲤。

        倒不是这鱼有啥毛病,主要是当朝皇帝姓李,避讳么,所以明面上大家都不吃鲤鱼了。

        实际上,该吃照样吃,但你别嚷嚷,就跟明朝老百姓照样吃猪肉一个道理。

        也别说这世道虚伪,换哪个世道,没点虚伪的勾当?

        掌柜嘿嘿笑了两声,说话的声音也略为放松。

        “小地方么,就那么几种吃食。”

        话谦逊,神态里却流露出一丝骄傲。

        长安城的主顾都知道郃阳的吃食咧。

        “你们这石炭末子,一般是怎么处理?”

        范铮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掌柜愁眉苦脸的:“又不能倒进河里,还不敢乱堆放,只能找寸草不生的石窝子倒了,还得给村民钱。”

        废话,倒河里,这污染,黄河的水产还要不要了?

        堆放其他地方不可能,石窝子将就,毕竟石炭这东西,自燃的毛病很让人头疼,要是烧到山林,麻烦可就大了。

        范铮颔首:“如果,我让人来收走石炭末,给你打扫干净了,付伱三文一车,愿意吗?”

        掌柜失声笑道:“要是那样,不收钱我都愿意!”

        范铮没有理会,直接敲定了这价格,甚至还签了一张契约。

        当然,契约落款不是范铮,而是陆甲生。

        这倒不是在逃避责任,只是范铮好歹有个将仕郎的官身,操持商贾之事,有失身份,只能推陆甲生当一把白手套了。

        再说了,能有什么纠纷?

        一般都是一车一结的事。

        为什么选择象征性的付三文钱,而不是索性以打扫换免费的石炭末,当然是有考量的。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或者换直白一点的话说,三文钱虽然不多,却构成了完整的买卖行为,不至于为人诟病。

        至于谁说价钱低了,这个没问题,你出更高的价买嘛。

        明知道有人盯上了自己,范铮肯定不会留下话柄,强抢民财的帽子,休想扣自己头上。

        再说,免费收石炭末,绝对会有人眼红,会以同样的方式来争抢,给钱了虽然也未必能绝此事,但竞争绝对有序得多。

        “客官愿意拿去做香兽,怕也用不了这许多。”

        掌柜实诚人,把话摊开了讲。

        以碎煤为煤饼,不是啥倭国发明的东西,汉代冶铁遗址就有煤饼的出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