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太子监国

第(1/2)页

第59章  太子监国

        贞观十一年十一月,御驾临河南道怀州。

        朝中由太子李承乾监国,诸宰辅相佐。

        李承乾的性子虽然有些拗,但能力是不差的,毕竟从小李世民就让他听政,稍大一些还让他决断部分事物,君臣的评价是“颇识大体”。

        对一个储君而言,识大体就足够了。

        再英明神武,你是想让陛下当太上皇么?

        十八岁的李承乾,除了身为人夫,还身为人父。

        庶长子李象,都已经七岁了,不得不叹服他们早熟。

        想想十一岁,我们在干什么,撅着屁股打玻珠、与女生划三八线啊!

        这个还真不是黑,《册府元龟》里有时间记载的。

        嫡长子,现在还在太子妃苏氏怀中,毕竟李承乾贞观九年才娶的秘书丞苏亶之女为妃。

        太子已经成年了,有一定的诉求,只要不是影响到大局,宰辅们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倒是东宫的属官会言辞激烈。

        给一个杂户脱籍为良,虽然处理手法有些稚气,能交待了也就行。

        世上很多事,就是给个交待完事的,你以为什么都能深究?

        贵人腚上的糊糊,也是你贱民能看的?

        只有将原太常寺太乐署乐人称心除籍、并授太子左春坊从九品下主事一职,让宰辅们叨叨了两句。

        哪怕伱将他放为良人吧,马上就给个官职,是不是太突兀了?

        李承乾表示,左春坊太子司议郎,职责里有那么一项,记录伶官改变音律、曲调,其佐官主事给称心当很合适嘛。

        啥,为什么不安置去管礼乐的太子率更寺?

        太子率更寺,那地方虽然不太出名,率更令也是老好人欧阳询,可那地方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漏刻,不能随意变动,称心也没能耐呆着。

        气氛老压抑了。

        有部分职司,就比照朝廷的刑部、大理寺啊!

        东宫少詹事、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对此极力劝谏:“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同弃……”

        直白的一句话就是:太子你胡来!

        (史实是劝游畋废学的话。)

        民间有句话:师傅多墙歪。

        用在李承乾身上就再合适不过了,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魏征、李百药、房玄龄、刘洎、岑文本、马周,或为太子师,或为东宫属官,每一个都满腹经纶、满脑主意,祈使句一个使得比一个凶。

        偏偏,各自有各自的立场,教出来的东西也就大相径庭,你让李承乾学哪个?

        顺了哥意失嫂意。

        于是,厌恶、疏离甚至是仇视的情绪,难免在李承乾身上出现了。

        刚刚成年的人,是极度讨厌别人在耳边说教的,尤其是那种罗家英式的说教,哪怕这说教本身是为他好。

        于是,趁着夜色初上,李承乾指使奴仆(内给使),用马鞭抽打张玄素,差点把张玄素打死。

        (《旧唐书》所载。)

        有后世坏学生毕业了打老师的既视感没?

        先生也成了一个涉危职业啊!

        东宫的属官,自然又是一阵闹腾,誓要为张玄素讨一个公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