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李世民的决定

第(1/2)页

第72章  李世民的决定

        范铮豁然开朗。

        如果是当年李元吉旧部,有这战斗力、兵甲,就不足为奇了。

        伯仲叔季,这个排名顺序,现在也同样有人用,说是谢叔方的堂弟倒不足为奇,就是最后一个字雷同有点奇怪。

        当然,这种事也牵扯不到谢叔方身上,毕竟这个年头,亲兄弟分属一方的情况都不罕见,就像当年的薛万均支持李世民、胞弟薛万彻效忠息隐王一样。

        (前文误书为隐息王,谬误。)

        李世民绝对不可能将对薛万彻的气,撒到薛万均身上。

        说白了,魏晋之后的世家,多数学了诸葛亮三兄弟的策略,多线投资,免得满盘皆输。

        问题有两个。

        孙九这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眼力好一点不足为奇,可他怎么能认出谢季方的?

        不过,孙九不说,范铮也不打算问。

        谁还没点隐私了?

        回去得赏他百来文。

        不过,想来这老光棍,又会去半掩门子快活了,两天过去又是两手空空。

        谢季方残部在骊山中藏身好理解,可总要有生活物资吧?

        别的大约可以熬一熬,盐却绝对不可少。

        偶尔断一顿盐,还可以挺一挺,时间长了会导致神经衰弱、肌肉收缩异常、胃肠不适、四肢无力等症状,哪里可能彪悍地伤了二十余府兵?

        你说百余人的命,换二十余府兵的伤,算不上彪悍?

        这就真得说道一下了,谢季方残部因为年龄渐长、补给不足等问题困扰,体能早就远不及峰值。

        府兵是三年一遴选,二十一岁到六十岁的丁口,择优轮换,基本保持了年轻力壮的势头。

        再加上,贞观初年,李靖任兵部尚书,将沿用隋朝的各项制度、战阵进行了微调,发挥出来的威力就比从前大了许多。

        实力一升一降,打成这样真不能说他们不行。

        不是兄弟无能。

        其他问题可以不在乎,盐却是一个必须追究的事。

        不要说卖盐的商贾可能无辜,这世上,无辜被牵连的人,少么?

        樊胜与范铮闲扯了几句,听到范铮自承出身敦化坊,态度莫名地亲切了几分。

        ……

        三日一朝会,是贞观朝的定例。

        每旬正好上朝三次,再加休沐,不正合适了嘛。

        范铮呆在太极殿一角,暗自腹诽。

        小官没人权,正八品上监察御史无事不得上殿,有事也不得走正门,只能走侧门!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千牛卫的当值卫士立于太极殿内外,充为仪仗、警戒,主导的是左卫、右卫。

        这两卫,才真正是十六卫之首,左卫、右卫大将军品秩虽同其他大将军,却可以在必要时节制各卫。

        满脸络腮胡子的左卫校尉,盯着范铮看了几眼,轻轻摇头,“小声”道:“难怪杜家妹子看不上,长得也不俊呐!”

        范铮茫然张眼:“这位前辈,你说什么?”

        络腮胡子咆哮着挥拳示威:“耶耶程处默,耶耶才二十五岁!”

        呃……

        范铮忍不住笑了:“我的错!程兄!”

        又不是登哥,你整一脸胡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