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贞观十四年

第(1/2)页

第137章  贞观十四年

        贞观十四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顶着细碎寒冷的雪花,打扮得跟成亲那天一样的范铮,有点后悔没把家里的驴车装上车厢,拉出来遮风雪。

        爵弁服嘛,朝会、祭祀、迎亲专用。

        元日大朝会,范铮现在是监察御史,职事官,必须到场的。

        关于朝参,有具体规定。

        长安九品以上文武职事官,朔望日朝参,也就是初一、十五,可随具体情况微微变动时间。

        五品以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

        幸好现在是三日一朝,也幸好是在“及”后面,最多是候在太极殿外,没事不去看程咬金煽风点火,免得殃及池鱼。

        但大朝会嘛,范铮还是得到的。

        点卯之后,各衙官员依令入灯火通明的太极殿。

        皇帝一身衮冕,凭轩而立;

        太常寺太乐署演奏天子专属的宫县之乐,镈钟十二,编钟十二,编磬十二。

        笙、竽、笛、箫、篪、埙,系于编钟之下;

        偶歌琴、瑟、筝、筑,系于编磬之下。

        在殿庭前,加鼓吹十二按于建鼓之外,羽葆之鼓、大鼓、金钲、歌箫、笳在它上方;

        堂上,有登歌钟、磬、节鼓、琴、瑟、筝、筑;

        堂下有笙、和、箫、填、篪为和。

        宫县、登歌工人,都是介帻、朱连裳、革带、乌皮履;

        鼓人及阶下工人都是武弁、朱连衣、革带、乌皮履。

        若在殿庭,加白练褴裆(大概是大块遮挡腰部上下的下摆)、白布袜,鼓吹按工人同样。

        太子的轩县之乐,则是去了南面的配置,镈钟九、编钟九、编磬九,其余基本相同。

        朝会、祭祀,伴乐都是太乐署的事。

        至于同出一寺的鼓吹署,则是帝、后、太子、亲王、一至四品官正式出门的依仗之一。

        很意外,居然不是三品这条线。

        两面陈列着历代的宝物、舆车、辂车,皇帝身后是黄色的仪仗。

        天子之后,依次如雁翅展开。

        二王之后:酅公(隋室杨氏)、介公(周室宇文氏);

        百官;

        各州以中佐为朝集使,因为正堂官及上佐不得为使出境;

        皇亲、诸亲。

        所有人都着朝服。

        仪式开始,眉眼间颇具威仪的太子李承乾,率先称觞献寿,也就是举酒祝贺新年。

        之后是各亲王、公、三品以上官员称觞献寿;

        中书令杨师道奏诸州表,可怜这嗓子哟,又还不敢多喝水;

        黄门侍郎奏称各地祥瑞,这是个马屁官位,祥瑞却是礼部所定,其中比较现实的是什么白狼、白狐、白鸟,北极狐要感叹没有交通工具,不然得混个待遇;

        民部尚书奏各州贡品,礼部尚书王珪奏各蕃国贡品;

        太史令摇头晃脑地说了一堆云雾状况,当真是云里雾里的;

        最后是侍中魏征宣布礼毕。

        幸亏这不是唐玄宗时期,不然还得满殿称万岁。

        曾记得有人说唐朝不喊皇帝“万岁”,那是以偏概全了,喊得少不代表不喊,《唐六典·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