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骑着骡马去罗马

第(1/2)页

第206章  骑着骡马去罗马

        御史台主簿带着亭长、掌固,送上了早膳。

        由于官吏们抱怨膳食品种的单调,主簿带人学了石傲饼、、槐叶冷淘等花样,才算安抚了官吏们的嘴和心。

        谁让主簿不仅得管御史台的官印,还得登记受理事务、出发之日,考察(句检)有无延误,记录官吏过失的黄卷(多义词),还管着御史台衙门的官厨呢?

        贪是未必贪的,但猪肉过手一道,手上不得沾点油吗?

        朝廷官员们的膳食,是分档次的。

        宰辅们的叫堂厨,为政事堂专供,除了正式在职的三公、三省主官,还有诸位受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的加官尚书、卿、监,可以共用。

        哦,负责知制诰的中书舍人,也能享受这待遇。

        堂厨的供给丰盛,除了惠及宰辅,偶尔连他们的家人也沾光了。

        第二档是廊下食,贞观四年十二月诏,各司主官(朝参官)在朝会之日,可于太极殿外廊下就食,五品以上可以升殿就食,范铮因为爵位,得以免了在廊下就食的尴尬。

        食物嘛,供酒水、果蔬,冬汤饼、夏冷淘,百盘食物三头羊,余物赐中书供奉、监察御史与太常(博士)。

        由民部掏褡裢,鸿胪寺办席,御史台审核,配合得天衣无缝,要说其中没有各司的利益,范铮才不信。

        只不过嘛,世上的肮脏事多了,这种部司之间的配合,还算是比较规矩的了。

        嗯,黑与白中间,还有个颜色叫灰。

        廊下食最不舒坦的一点,是不许行坐失仪、语闹,失仪者由殿中侍御史弹劾、朝廷罚俸,一不小心,免费的膳食就成了高价的膳食。

        各衙门自主安排的就是官厨,供常食、小食、午粥。

        范铮从主簿们推来的小车子上,取了一份槐叶冷淘、一份葫芦头泡馍,坐到台院一桌大快朵颐。

        治书侍御史马周走来,取了一份石傲饼食用,顺便抿一口随身葫芦里的绿蚁酒,面色越发显红。

        倒不是马周的俸禄喝不起好酒,哪怕是真买不起,皇帝也赐得起,问题是他的身体受不起。

        消渴症这个毛病,连太医署与尚药局都束手无策,散骑侍郎许胤宗与孙思邈道长都会诊过,却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于是,马周需要时不时饮酒,偏偏酒量不算特别好,只有浊如绿蚁酒这般淡薄的酒,才能让他正常做事。

        马周咬了大口石傲饼咽下,灌了一口绿蚁酒,狷狂之态复显:“范台端,可知这官厨,钱从何来?”

        范铮饮尽葫芦头泡馍的汤汁,以汗巾擦嘴:“回上官,不知。”

        马周咔嚓咔嚓咬着酥脆的石傲饼,含糊不清地吐出三个字:“公廨钱。”

        公廨钱制度,于武德元年十二月实施,置各衙本钱,以各衙的令史主持,称为捉钱令史。

        每司、州有九名捉钱令史,在吏部登记为官员候补,手头的原始本钱就是五万文,也就是五十贯,通过官方贸易的名头,要每月挣回四千文,挣够一年了可以补官。

        当然,流外官居多。

        可区区不入眼的流外官,对于百姓都是不得了的大人物。

        贞观元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