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我不做响马好多年

第(1/2)页

第291章  我不做响马好多年

        腊月十六,晴,风略寒。

        相对往年,今年真是个暖冬了,据说万年县今年赈济的人数大大降低,冻毙、饿毙的人数,不足十人。

        这不是抹黑,凭你怎地圣天子在世,都免不了死人,就算你赈济再如何及时,还不许人心存死意么?

        在中衣缝制了夹层、夹上白叠,再戴上有白叠的尉,范铮身上的寒意去了许多。

        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奇迹,杜笙霞这个婆娘居然会亲手为范铮缝夹层了,虽然针脚时疏时密,歪歪扭扭,好似蜈蚣爬,架不住暖和啊!

        好在,婆娘的手艺糙得有限,没有肩膀一高一低、袖子一长一短,知足吧。

        针脚问题,中衣可以忽略,反正别人又不能善解人衣。

        连手炉都不用,范铮站在司农寺班内,身子笔挺。

        哎,上朝最不方便的一点,是不能随意喝水,否则人有三急,脸就丢大了。

        “乌罗浑使节入大唐朝贡,献貂皮。”

        通事舍人来报。

        乌罗浑,北魏时叫乌洛侯,别名乌罗护,在长安东北六千三百里,东接靺鞨,西接突厥,南接契丹,北接乌丸,风俗接近靺鞨。

        也有乌罗护与乌罗浑不是一个种族的说法。

        乌罗浑在唐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后来成为室韦的一部分。

        进献貂皮的原因,除了想保留乌罗浑的国名,也有借机换一点麦子回去的意思。

        没法,乌罗浑苦寒,一年最多栽种一季,收获本来就少,族人日益增多,也无法负担。

        他们不是游牧,是农耕与渔猎并重,但地方实在太冷了,产出有限。

        通过战争扩大领地?

        想啥呢,除了更冷的乌丸,其他三个国度,哪个是他们惹得起的?

        夹缝中生存的滋味并不好受,导致他们最后还是选边站了。

        靺鞨此时与大唐相距甚远,唯一有交集的,是靺鞨的酋帅突地稽,于隋朝内附,居营州,武德年居燕州,刘黑闼叛乱时突地稽率部击之,得以率部居幽州昌平城。

        高开道引突厥人攻幽州,突地稽率部邀击,大破突厥,因而在贞观初拜右卫将军,赐姓李,娃儿李谨行,武力也过人。

        “契丹首领窟哥,贡名马貂衣。”

        契丹,胜兵四万三千人,分八部,原臣服于突厥,好与奚族相斗。

        “奚族首领可度者,以良马百匹、奚车五十乘进贡,求大唐相助讨伐契丹。”

        奚族,《旧唐书》有记载为奚国,南北朝时称库莫奚,“沙”、“沙漠”之意,匈奴别种,居原鲜卑之地,胜兵三万余,设五部俟斤,游牧,好与契丹斗。

        到辽国时,相爱相杀的两部才正式合力一处。

        室韦亦遣人来朝贡,有意思的是,《旧唐书》说,室韦是契丹别部。

        总的来说,在唐朝,室韦几乎没有什么冒犯之处,这也与地缘隔绝有关。

        居于乌罗浑之南、潢水北的霫族,也遣使来朝。

        最有意思的是,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乙失夷男贼心不死,遣从子突利设献马五万匹、牛驼一万、羊十万以请婚。

        倒不是乙失夷男对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