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诸屯副将至

第(1/2)页

第447章  诸屯副将至

        九成宫虽说归司农寺管,其实是代管而已。

        要说离宫,终南山贞观十年废弃的太和宫曾经归司农寺管;雍州宜君县凤凰谷的仁智宫也是离宫,就不归司农寺管。

        一般介绍仁智宫,是提宜州宜君县,这却涉及建制改动了。

        仁智宫为高祖太武皇帝建于武德七年五月,规模不大,甚至以茅草覆顶。

        在玉华山修仁智宫的目的,并非是贪图享乐,是作为防御突厥的军事要塞。

        李渊表示,作为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就是那么辛苦。

        贞观十七年,省宜州,以其地分属华原、同官二县,并入雍州;

        贞观二十年分设宜君县,管仁智宫;

        永徽二年废,龙朔三年割中部、同官县复设宜君县,属坊州。

        离宫的所有权是皇帝的,谁要忘了这一节,是要吃大亏的。

        所以,修缮九成宫之事,将作监还真不能推卸。

        过三省、走御批,那也就是流程而已。

        李治在殿上开口:“禀陛下,臣兄顺阳王迁均州郧乡县已三年,臣每思及,不胜唏嘘,愿将珍羞膳食,奉一车至其府上,以就兄弟怡怡。”

        范铮笑而不语。

        三年了,你才想起李泰,好一个兄弟怡怡。

        大约是因为阎玄邃入司农寺公廨,让太子微觉不爽,故而以赏赐之名,行告诫之实,顺带敲打一下范铮。

        当然了,整个官场的人,多少都有几副面孔,《镜花缘》的两面国,本就嘲讽此事的。

        少时看镜花缘,总觉得那个光怪离奇的世界新奇无比;

        长大了才知道,《镜花缘》其实是在嘲讽人性,有几人不是两面三刀?有几人的心不偏?

        朝堂上,一片盛赞,道是太子仁爱恭敬,几乎可以捧到叫孔子让座的地步了。

        大臣们蠢吗?

        不是。

        李治的做法,虽然这些老狐狸一眼就看穿了,可谁不曾有过言不由衷的时候?

        李承乾时期,为何总有大臣喋喋不休?

        道理很简单,其时贞观天子犹壮,李承乾那个太子,未必能熬到登基时啊!

        所以,怕什么?

        等他熬出头了,老夫致仕咯。

        如今的李治,在朝堂的威望、处理政务的娴熟程度,都逊于当年的废太子。

        可贞观天子老病了啊!

        虽然皇帝努力维持着威严,却挡不住鬓角斑白,面上的皱纹也能夹死蚊子,刷几斤铅粉也不可能填满沟壑。

        英雄总有迟暮时,当年叱咤风云的天策上将,快要尿尿淋湿鞋了。

        也就是说,不出意外,这一位太子必将在最近几年稳临御座,谁那么想不开,去触霉头?

        李世民大悦:“难得太子待兄恭敬,准。”

        落水狗李泰再次遭遇棒打。

        李治当然不至于蠢到在占尽优势时,于赏赐李泰的食材里做什么手脚,毕竟这是画蛇添足。

        这个时候,李泰必须安然无恙。

        哪怕李泰在接赏赐之后是真的病死了,李治身上的嫌疑也洗不净。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会重新唤起贞观天子易储之念。

        “类己”一评,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