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录事

第(1/2)页

雍州二堂内,司功参军隗阴阳抑扬顿挫地禀报考课中出现的问题。

        “依律,各州县市令取勋官五品及职资九品以上;若无,通取勋官六品以下。”

        就这律令,可以看出来,勋官与职官之间的差距委实很大。

        “州市令不得取本州人,县市令不得用当县人。”

        “然,蓝田、渭南、武功、泾阳、咸阳五县,市令取勋官的皆本县人。功曹已拟符文,斥五县更正,着市令交叉任职,请别驾用印。”

        功曹有考课的职司,类似吏部考功司的延伸,对本州六曹、诸县均能考课,为六曹之首。

        范铮颔首,让卜塘取官印盖上。

        州县的市令须用外来人,原因只有一个:相对公平。

        若是本县人上任,即便他不顾自己的利益,三亲六故得帮衬一下吧?

        之所以说“相对”二字,市令本人的节操、是否会为人腐蚀且不说,市令万一成了本县的女婿呢?

        凭你再卡得紧,人心总如指间沙,谁也没法完全把握。

        “盩厔、好畤录事,部内勋官五品以上不取,而取佐、史。”

        好畤是武德二年从醴泉县分置的,在唐朝隶属虽常变,而县名不变——太难得了!

        地方录用勋官为实职,根本原因就是鼓励有军功的将士。

        就连范铮任用录事陈徐隽,都投机取巧了一把。

        首先是其时确实没有合适的勋官,再就是陈徐隽是司兵史出身,多多少少也算沾点关系。

        还有一点,州衙的录事已经是职官,县衙的录事是流外官。

        “录事参军,以雍州之名,斥盩厔、好畤,录事之位,责令限期改正,并通报诸县。”

        “不论勋官能力如何,此职司专为优选勋官而设,岂容他们随心所欲!”

        “若寒了将士之心,日后还有谁愿为府兵,愿一刀一枪为大唐杀出个太平?”

        范铮的话,李叔慎深以为然。

        不管怎地,府兵的激励机制必须贯彻到位,你得让他们切切实实看到,凭借军功可以改变未来。

        即便只是一线机会,那也能让人拼命去博取。

        若是连这一线机会都剥夺了,谁还有心气奋斗?

        隗阴阳只是苦笑:“若二县阳奉阴违,当如何?”

        还真不是隗阴阳耸人听闻,这也是官场中经常出现的事。

        查出问题来了,改呗。

        等上官走了,继续维持原样呗。

        一错就查,一查就改,改完再错,再查再改。

        “本官自当上书,将盩厔、好畤的堂官上佐尽数调离雍州。”

        这就够了。

        录事那条鹭鸶腿上,能刮几两油?

        诸官离了畿县,能去哪里?

        即便能从吏部司的冷板凳上起身,也得耗费几年时光,且多半还是去边州磋磨,孰轻孰重?

        一天天,净想些花狸狐哨的事,连预留给勋官的位置都敢打主意!

        只有县内没有符合条件的勋官,才允许取佐、史、白身!

        先决条件不容忽视。

        ——

        范铮也没想到,盩厔县竟然头铁如斯,生生将雍州的符文顶了回来。

        盩厔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