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勇气可嘉

第(1/2)页

第632章  勇气可嘉

        司功参军沃和兑禀报,五名留在州学的经学生,也要参与今年的科考。

        范铮呵呵一笑,不予置评。

        他们真的能力出众,雍州举茂才时会没有动静?

        诸州举进士、明法、茂才,本就是对科举开了道后门,结果你们连这都过不了,还想与整个大唐的学子一较高下,啧。

        更扎心的问题是,同在长安城,务本坊还有国子监的存在,你们真够优秀的话,为什么不去国子监四门学就读呢?

        是觉得四门学配不上你们的档次吗?

        不客气地说,州学、县学开设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所谓的教化、科举,而是图补充流外官、吏目方便,更是为了低级官吏的子嗣子承父业。

        “龙生龙,凤生凤,耗子下儿会打洞”,这话虽然偏颇了点,却是有一定道理的。

        官人有好位置不留给自家娃儿,留给你一介田舍儿,凭什么?

        别说三代,三朝没挪位置的官人世家都有。

        “有两名下到法曹的司法史,也报考了今年的科举。”

        沃和兑撇嘴。

        这都是孙伏伽带出来的,他一介万年县司法佐考上状元,从此在朝廷上浓墨重彩,愣是让法曹这条线每年多出许多参考之士,美其名曰效仿前贤。

        当然,打毷氉的极多。

        任你法曹现在的活有多重,也不能阻止人家追求理想。

        万一呢?

        范铮挥毫批纸尾,淡淡地回应:“但有愿一试者,雍州当大力支持,总是勇气可嘉。”

        磨墨的贺钩雄差点笑出声。

        “勇气可嘉”四字评语,好生琢磨一下就知道,约等于直说他们水平不足。

        一旁扶刀的山雄倒是想为范铮磨墨,奈何手太重,压断一块墨条之后,黯然收手了。

        虽说雍州这几年州学出不了什么人才,可谁敢保证没有沧海遗珠?

        再说,相对诸州考生,雍州经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知道庙门往哪里开、行卷该往哪里投。

        有两名经验丰富的经学生,已经在万年县平康坊北里芳华阁吟诗作画,小有名声了。

        他们的家境自是优厚,偏偏为商贾挣钱的却是家中旁支,完美地避开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限制。

        这一条,松的时候比老婆娘的裤腰还松,紧的时候比铁铸的还紧。

        “诸县也有三十余众愿参考。”

        范铮微微摇头。

        即便南墙摆在那里,也总有人想去撞一撞。

        去了也无非是为他人垫脚石,真没几个能出头的,还不如等雍州举明经、进士、茂才的机会大。

        唐朝的科举,好处是不以贫富限制,如段文昌等人便是极贫的特例。

        此时的科举在尚书省吏部举办,亦称省试。

        至开元年间,科举划归礼部,礼部下设贡院,考、批、放榜皆在贡院,成为科举定例。

        但不糊名的考卷,可上下其手的地方太多,弊端自是显而易见的。

        投行卷无非是事先在各官员面前留下印象,到批阅试卷时难免抬一抬手,或许可过可不过的,就此过了呢?

        正月科考,雅称“春闺”,于是各坊的邸舍中,连最慵懒的学子都在挑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