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痴醉

第(1/2)页

第701章  痴醉

        对于阎立本这种痴醉于绘画、建筑的技术官僚来说,范铮不经意的点拨,打破了他心头的一堵城墙。

        是啊,船底为什么一定是平的呢?

        窗户纸捅破了,并不代表就能立马上手尖底船。

        结构的改变,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更需要无数的匠师集思广益,然后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良。

        但方向有了,成功之路还会远么?

        阎立本站在殿中,全然不顾朝仪,手指在虚空勾勒着线条,如入无人之境。

        殿中侍御史王旭正欲出班弹劾阎立本失仪,却见永徽天子摆手示意退下,只能无奈站一侧。

        永徽天子见过濮王痴醉于书画的神情,自然也清楚,阎立本这是为范铮启发,有所悟了。

        这时候讲究虚礼、打断阎立本,失去的也许永远都找不回来。

        灵光突现的状态是极难得的,为此让世俗礼法稍稍退让,永徽天子也觉得值。

        良久,阎立本才从旁若无人的状态走出来,赶紧举笏请罪:“臣得鸿胪卿启发,一时略有所悟,有失朝仪,请陛下降罪。”

        这是天然的立场之别,与个人好恶无关。

        吉士驹满眼迷茫地开口。

        “倭国与大唐如何,并不取决于态度。倭国必然与大唐为敌,早晚的事。”

        食手真的很了解范铮的口味,加了正常调料,放入专门炸过秦椒油,却没有放范铮不喜的木姜子油,辣味刚刚好。

        也正因此,大唐形成了实质性的货币紧缺,也就是俗称的钱贵,才导致米价多年来一直稳在二十文一斗。

        脾气向来略怪的阎立本,笑着道:“今日承鸿胪卿指点,无以为谢,日后当为华容侯阖府一书丹青。”

        当然,前提是以现在的生产力衡量。

        哪怕把那些留学僧扔去寺庙挂单,也能减轻许多负担。

        阎立本精神抖擞:“臣自当竭尽所能,为大唐造出海上利器!”

        “诸公当记得册封新罗王与朝廷训斥百济王之事,我朝的态度很明朗,支持新罗、打压百济。”

        倒是返航时可以借洋流,直接走外海抵达倭国东面。

        长孙无忌颔首:“本官认可这说法。倭国不妨晾一阵子。”

        高履行的手停顿了,到嘴边的肉突然不香了。

        他可不是啥死了才出名的画师。

        范铮得意地烫了一漏勺牛肉,蘸着食手专为他调的蘸水,惬意地大快朵颐。

        关键是,带了那么多随从到长安城,不能妥善安置的话,人吃马嚼的靡费是一个天文数字。

        阎氏兄弟的建造、绘画,在大唐是并驾齐驱的,阎立本胜于阎立德之处在于,他的丹青多存于世。

        退朝后,高履行弃廊下食,尾随范铮入鸿胪寺。

        “百济与高句丽、倭国俱有勾连,与倭国的交情甚至到可以相互托孤的地步。”

        “若大唐与百济起战事,仅隔一海峡的倭国会袖手旁观?”

        “你说,大慈恩寺是真看上了道昭的慧根,还是看上了我们送的夜明珠?”

        算是一个突破。

        倭国的小日子,也并不好过啊!

        总算吉士长丹走通了一个门路,在大慈恩寺译经的玄奘法师同意留道昭为徒。

        高履行必须上心,因为少府监诸铸钱监那九十九口铸钱铜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