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推销

第(1/2)页

皇帝放下了手中的笔,将注意力集中在桌上盒子里的煤炭上。

        李九州见他来了兴趣,心头微动,如果能让皇帝认可煤炭,那接下来的销售就不是问题。

        皇帝笑着摇了摇头,将盒子推到一旁,“这不就是石炭吗?如此说来,这东西不过是取暖只用。”

        煤炭,在古代叫石炭。

        李九州倒是忽略了,古人早已发现了煤炭。

        其实古代的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煤,并且进行开发和利用。

        早在汉字被创造和发明之前,煤炭就被中国人民发现和利用了。

        在古代,人们将煤称为石涅、石炭、石墨、乌金石、黑丹等。

        古人最先将煤用于雕刻。

        当然,也发现了煤炭的可燃性。

        人们取山上的石炭来冶炼山上的铁,供周围地区使用。

        虽然知道它能燃烧,但煤炭的功能远不止于此。

        而且,也还没大规模用于民间。

        李九州又给皇帝介绍了起来:“不错,正是石炭,不仅可以用于雕刻取暖,还能做成肥料,能发电,能……”

        说了一半,他突然停下了。

        意识到自己在农业社会说工业社会的事,显然不妥,李九州想了想,又说道:“若是能大量用于民间,便能解决大肆砍伐树木的问题,一棵大树没个几年难以成行,如此砍伐下去,终有一日会枯竭。”

        皇帝打量着盒子里的煤炭,叹息道:“李卿虽是为民着想,但我看却不甚实用,石炭昂贵,普通百姓哪能消费得起。”

        “我已经在边外大量开采了。”李九州看了他一眼,说道,“足以供应长安百姓使用。”

        “那先试试效果如何。”皇帝说完,命人端来了火盆。

        便在火盆中点燃了煤炭。

        一小盒子煤炭,经久不衰,烧了许久,还不见火迹消停。

        “果然耐用。”皇帝赞叹着。

        高力士也在一旁笑道:“马上入秋,冬季也就不远了,以后宫中取暖,便可用此物。”

        皇帝点头道:“正是如此。”

        李九州说服了皇帝,送了一马车煤炭到宫里。

        早有消息灵通的大臣,听说李九州从朔方运来了上好的石炭,又听得比木柴好用,纷纷到府上找李九州购买。

        李九州的定价是一百钱一石。

        唐朝,一石相当于百来斤,一斤也不过一钱,跟粮食的价格差不多。

        但是煤炭的产量可比粮食高多了。

        九原那个大露天煤矿,只要把煤炭挖出,运送到长安即可赚钱。

        根本没有什么成本,也就是路途上运送的时间多要一些罢了。

        贵人们觉得这个价格并不贵,纷纷购买。

        李九州于是做起了生意,让京城的贵人们预定,先交了定金,然后快马传书到九原,根据预定的数量将煤炭运送过来。

        京城的达官贵人们喜欢赶时髦,有一个带头,其他人也不甘落后。

        没几日,光是定金,就收了不少。

        张老头乐呵呵的数着钱,笑着说道:“商人最能挣钱,你现在便是个商人,只不过你这个商人赚的钱是要用来扩充军资,这可跟别的商人不一样。”

        李九州笑了笑:“挣了钱,自然要花了,不然挣那么多钱干什么,眼下朝廷各方军队,最缺的就是军资粮饷,我要是用这些煤赚了大钱,朔方军以后就再也不愁军饷的事情了。”

        张老头赞同道:“朝廷一向尊农抑商,我还在奇怪为什么你会选择这营生,看来你眼光看得挺远。”

        李九州淡淡说道:“不论是做什么生意,挣了钱,最后总归是又用到百姓身上了,我将挣来的钱扩充军队,最后也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

        张老头听得有些糊涂,但似乎又有些明白,说道:“你这是防患于未然。”

        李九州心想前世的那些做生意的手段用到古代,看来也挺实用,虽然自己一直不太喜欢商人,这个年代商业也不像农业受重视,但眼看能赚到钱,心里还是高兴的。

        于是说道:“到时候兵强马壮,回到京城便能抬起头,也不用怕任何人了。”

        张老头哈哈大笑了起来,喝了一口酒说道:“这天下还有你会怕的人。”

        李九州一翻白眼,心想自己又不是天下无敌,这有什么好笑的?

        那杨国忠在朝中的势力,明显还要比自己大上许多。

        朔方军虽然强大,但此时若是论起人数、装备,还跟安禄山差了一些。

        得势前,总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