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徐岑

第(2/2)页


        好不容易走到了殿前,轻抬两眼四周望了下,确实还没几个人,那唯一的几人想看却不敢看,只憋着低头。

        除了……箫郁昀?

        迟雎眉头扬起来了,来这么早肯定不是这人的作风,那他就是来堵人。迟雎双手扶裙抬脚过门槛,像不在意般轻走过去。箫郁昀的眸子从进门到现在直挂迟雎身上。

        从面前路过时,他一把扯住迟雎的袖子。迟雎没想到有这一茬,毕竟是在廷上,箫郁昀用力非浅,活生生捏住迟雎的手膀在拉,他只得停下步子,无言看着他。

        箫郁昀官小,道理是他来问好,他却也不发声,对准就是迟雎的目光。

        周围的几个不大的官爷本来从进门就把心思放在迟雎身上,这一下更是喜闻乐见的想凑热闹。

        箫郁昀要是想耗在这不动,那确实对迟雎没好处,只是迟雎不怕,待久了对箫郁昀也好处,那就站那处同他对峙,眼都不斜一下。

        箫郁昀算是看清这人了,要么赢要么就一起死,就是不愿给人低个头。迟雎能感觉手膀子上的的力越来越重,这是冲把人摁青了去的,好在隔几层布料子,再痛也能忍。

        箫郁昀有些好笑的出声:

        “今日风光正好,国师可觉着?”

        这几日逐渐回了春,南方雪本就少,如今更甚,河上冰层消融的快,桃花簇也都开了,这是要开春的预兆。

        “好,风光无限好。”他道“箫大人眼光高。”

        箫郁昀笑两下,道:

        “哪里什么箫大人啊,国师谦虚了。”

        迟雎没答这句,低头望了望箫郁昀的手心,皱眉示意他放手。

        箫郁昀如愿放开了,手褪下时笑着轻扶了几下袖摆,又道:

        “这袍子素雅的紧,穿的不像男子到像个姑娘样。”

        迟雎不再搭理他,转身而踏去,到了位子上只留下一个背影对着众人。

        没过多久,人差不多就来齐了。殿前有面反光的墙壁,不用往后瞧就能知道殿上现在有多热闹。

        接着福景从帘里碎步走出来:

        “皇上驾到!”

        箫寒手持玉戒坐到椅上,确定了人都来了,沉声道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明眼人能开的出,皇上今日兴头不高。皇帝不说话,座下没人敢起头。

        他开口就是:

        “每年改季都不让人好过。”

        箫寒又道:

        “这事想避避不掉,谁起的折子,说说罢。”

        上前来的人是户部一位顶头尚书,正三品的官,有头有脸的人物。迟雎在册子上见过,这人姓徐名岑,年纪不算太大,而立出头,正是风华正茂。

        “不比邑靖春暖花开,宁城春比冬寒,近日边水逐渐解冻,水线上升比往年又高出不少,这样下去,怕是有些风险。”

        宁城是邑靖的一村大县,因为近水地,多户以渔民而生,邑靖许多的盐商都从那开出一条道,虽然地方小,但在商人眼里都是精贵地,许多人总喜欢往那里跑,就是为了找个便宜厂子赚大钱。

        能站在殿上的都是文化人,徐岑说的其实很委婉,如果换作白话就是,宁城得淹了。

        他说的事不关己说明他是留有几分心眼的,宁城事关的都是和朝中往来繁琐的富商,而同富商相关的,说小了是税务,说大了是国库。

        这种事是轮不到一个尚书,哪怕他是户部的顶头,东西说的多了这是要诛九族的罪。

        自古皇帝都不喜与那些商人谈价,这是掉份的事儿。这几年关于宁城的小事连看都不会看一下,但这次徐岑能开口,那就确实不是件小事了,自然也比不过那一道槛。

        徐岑并没有继续再说下去,笔直跪在地上,迟雎觉得他并不慌张,也不漏半分怯,甚至异常冷静,目光却十足的坚定。

        箫寒:“宁城靠水,要是淹,那算天灾,既是天灾,便躲不过。春寒只是一时之灾,过不了多久就能过去。”

        躲不过那便什么都不做,把祸躲过去再过,皇帝的意思是明明白白摆着了。

        “宁城县上下近千人,盐厂无数,县没了,钱也没了,皇上三思而后行。”

        徐岑说话很轻,语气又有十分重。其他人面上稳,其实心里都有问题,这人胆量高,是真不怕得罪人。

        迟雎心觉挺奇怪的,春天又不是只有今年有,年年都有,既然年年水线都会涨,但却并没听过淹水能灭整县,徐岑说的让人心慌,不知道的以为淹完宁城就要淹邑靖了,他这分用力与旁人格格不入,更像是话里有其他。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