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让‘间谍’来牵动资本!

第(1/2)页

航母甲板的停机坪上,苏联、华夏和法兰西官员在初教一那里上上下下。
  其中有个苏联专家评价道:“机型类似‘雅克18’,但机头的布局太漂亮了,发动机简直就是个艺术品!”
  法兰西官员点头道:“满油的情况下,竟然能飞900公里,那种家用型号太适合两人旅行了,后座有舒适的空间,抱着孩子也能坐得下。
  尤其是那种豪华型号,竟然将后座位置的机身做了透明化改造,通过机腹靠下两侧圆窗,就能很方便欣赏斜下方的景色。”
  与苏联专家注重性能不同,法兰西官员看中了初教一的其他型号。
  尤其看重那种家庭旅行版,以及一种拆掉后座,改良了机身储物功能的快递运输型号。
  他们不缺小型运输机,但是这种安全性极高,对起降场地要求低,制造成本低,并且还很省油的机型,就显得很有价值了。
  ……
  一旁,8岁的李小海说道:“米粒坚提出按照我们配备的飞机数量,来认可两倍的飞行员数量,还不能从你们那里购买飞机。
  所以,为了能让他们多掏些钱,也为了能让你们多赚些钱,咱们可以深入合作一下。”
  听此言,法兰西官员摇摇头说道:“若是由我们生产零部件,估计米粒坚会找麻烦,还可能会因此而给飞行员数量设置新的阻碍条件。”
  之前法兰西故意送俘虏,还可以用‘良心’来做狡辩,但此刻若再帮助制造飞机,可就是明显在坑米粒坚。
  李小海笑了下说道:“若论供货距离,你们都比不上华夏。
  我们可以在济州岛建设工厂,你们则可以选择华夏沪市,以援助或投资的形式开办工厂,根据生产难度和需求量来调整生产任务,最后在济州岛完成组装。
  只是,需要你们提供足够多的工程师,毕竟这边没有足够多的熟练工人,需要边培训边制造。”
  听到这,法兰西官员先摇了摇头……
  就在上半年,他们法兰西承认了华夏政府的合法性,还提出可以建交的条件,而条件就是华夏放弃支持交趾……。
  很显然,两方谈崩了。
  如今两方人员也就是能在这边融洽相处,却不适合参与华夏国内的工业建设合作。
  苏联官员倒没有表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展开了对华夏的援助活动,其中就包含各种工业方面的建设。
  考虑到对耽罗的飞机制造供应零部件,以后肯定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苏联工程师此时问道:“你们想要交易安2运输机的生产许可和售卖权,还说明要自由改造权,不知是要进行怎样的改造?”
  说着的时候,他双眼还盯着初教一的机头位置。
  那里,有个极为优秀的发动机,体型小、重量轻、油耗低!
  只是,发动机过于精密,失去了维护的便捷性需求……
  尤其是没有大规模生产之前,普通机械师很难维护这种发动机。
  他陪着参与地勤维护工作的学生拆解过,认为国内的工人恐怕很难规模化加工出这么精密的结构。
  李小海点了下头说道:“是想要进行改装,比如动力方面,以及外观美化。”
  苏联专家马上问道:“动力,会采用类似的精密发动机吗?那样可是会增加生产成本的。
  安2的气动布局已经很优秀了,它的研发用途就是农用飞机,安全性很高、能超慢速飞行,制造成本低,若是大改,可是会影响到这些的。”
  李小海想了下说道:“初教一的发动机过于复杂,这会由我们自己生产,改装的生产线运行得还不错,每天能制造10台。
  当然,这是因为材料和其他零部件跟不上,工人尚且不熟练,不然生产速度会更快。
  我们是想改良下发动机,主要是为‘省油’方面做考虑。
  至于外观,首领认为安全性和超慢速飞行功能是安2的最优点,所以只会将其改变得稍微‘美观’一些。”
  改良发动机,是为了标准化一些零部件,是能和初教一发动机互换的零部件。
  这样做也是为了打造一个新的体系,只有这样,才会降低两种飞机的维护成本,逐渐培养消费者的‘粘性’……。
  苏联专家忽视了‘美观’这一方面,同时,也觉得‘省油’算不得什么,毕竟苏联不缺燃油,而且农用飞机也用不着有太大的航程……。
  但也理解这些孩子为何会这么重视‘省油’,毕竟耽罗目前一切都需要‘进口’,自身没有油气产出。
  不过,想到那艘被改装成海上工厂的补给舰,就心有遗憾。
  “唉……咱们既然要合作,你们应该给一个参观的机会啊~。”
  李小海摇摇头:“那是我们唯一比你们优秀的地方。
  在今后的商业领域,有着特殊大使馆区的协议,你们可是会占很大便宜的,我们也想尽量从中赚一些钱啊。”
  他这么一说,苏联和法兰西的官员就能分析出一个事实,那就是‘船上的生产线能降低生产成本!’

  华夏官员则是内心苦笑……
  他参观过那艘补给舰改造成的‘海上工厂’,因为上面有他们的工程师和学生参与生产。
  只是,不仅是他,就连那些工程师,都看不懂其中的奥妙。
  他们不理解那些机械臂是怎么精妙自动运行的,每一步都丝毫不差,比人的手臂还要灵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