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绢花

第(1/2)页

老旧的门扉“吱呀”一声破响,谈卿辞还以为是那该死的人牙子去而复返,立刻警惕地回头,却看到了门口站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丫头——

        银铃儿,她的贴身丫鬟。

        说是丫鬟,但其实银铃儿比谈卿辞还要小两岁,当初姜氏买她回来,就没指望她能做什么活计,只为了给当时同样年幼的独女做个伴。

        两人一道在将军府长大,虽为主仆,但也情同姐妹。

        后来将军府蒙难,姜氏心善,下人的卖身契都放了,大家伙逃得逃,散得散,被抓住的也都就地卖去了别家,只有银铃儿不肯走,说什么也要跟着谈卿辞母女,一起下过大狱,又一起流放止戈城。

        前些日子谈卿辞病得迷迷糊糊时,隐约记得照顾自己的多为姜氏,还担心银铃儿别是出了什么事,没来得及向母亲询问,便见着人了。

        “小姐——”不等谈卿辞反应过来,门边的银铃儿已经激动得扑上前来,一把将人抱住,“你终于醒了!”

        谈卿辞病了这些日子,大夫见了都直摇头,劝家里人干脆省下药钱,好好准备后事;得亏姜氏与银铃儿一直没有放弃,眼下这人不止没咽气,还突然就能起身了,银铃儿高兴得都忘了自己手边还挎着竹篮,险些将东西打翻。

        谈卿辞还算清醒,一把接住了东西。

        “哎哟——”银铃儿惊呼一声,抱住竹篮,紧张地掀开盖着篮子的粗布瞧了眼,见东西没洒,才后怕地拍了拍胸口,“还好还好……不然咱今晚又得饿肚子了……”

        说着她将竹篮小心翼翼地放在了屋里唯一像样的家具,一张低矮、破旧的木头方桌上,献宝似的拍了拍,笑眯眯地盯着姜氏,“老夫人,看——”

        “今儿有肉!”

        瞧着银铃儿这副开心的样子,笑起来眼睛都眯成了月牙,谈卿辞好奇地朝竹篮里瞅去,瞧见里面一口大土碗,装着半条吃剩的鱼,一些鸡肉和素菜,还有几个糙面的馒头。

        可即便这样的吃食,也已经是屋里主仆三人在来到止戈城后,最“丰盛”的一顿了。

        矮桌边放着几块残砖,便是这屋里的“凳子”了,银铃儿随手用方才盖竹篮的粗布掸了掸了,招呼大家吃饭。

        “难得菩萨保佑,小姐都能起身了,今天又有肉,老夫人,咱总算可以坐下来好好吃顿饭了!”

        席间,姜氏的话并不多,好在银铃儿没什么心眼,三两句话就被谈卿辞套出了她们现在的处境。

        在她们到了止戈城以后,她病得起不来身的这段日子里,银铃儿白天要跟着别人去野外捡“山货”,晚上要去镇上的官妓馆子帮工,所以她才会觉得这段日子照顾她的都是母亲姜氏。

        银铃儿虽然是丫鬟出身,但好歹是将军府的丫鬟,山上野菜、野菌子这些能吃又能卖钱的山货,她大都不认识,也抢不过别人,打点野兔、山鸡的手艺,自然也没有。

        每天上山,她多数时候只能捡些柴火回来,也舍不得全都拿去卖;西北苦寒,现在天渐渐凉了,屋里两个老的老,病的病,那点柴火要拿去煎药、烧水,还得匀出一部分攒着过冬。

        到了下午,她收拾收拾就得去镇上的官妓馆子帮工,这是每一个因罪流放的贱民都躲不过的。

        按照大胤朝的惯例,每一个到了流放地的犯人亲眷都会先被押到当地的瓦市,等着看有没有地主豪绅愿意买去,好将银子收进朝廷的口袋;剩下的,便会打发到朝廷经营的买卖里做工。

        谈卿辞主仆三人,一个老太婆,一个病得只剩半条命,自然是没人买的;当初她爹为官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没捞到什么油水去打点,她们才会被分到了一般女子都最不愿意去的官妓馆子。

        不过即便身陷囹圄,谈匡正也一直没有放弃为妻女筹谋出路,所以虽然派去了官妓馆子,但谈卿辞和银铃儿两个年轻姑娘都没有被充为官妓,仅仅是过去帮工,做些洗洗涮涮、侍候人的杂事。

        帮工的,得上工才有工钱,不去就什么都没有,谈卿辞与姜氏都病着,干不了活,自然是什么都拿不着;就算银铃儿天天都不落下,现下没有做满一个月,也还是拿不到工钱。

        眼下一家人的生活,都靠银铃儿每晚从官妓馆子里带回些客人吃剩的饭菜维持,就这还不是天天都能有的。

        所以她和姜氏都不舍得多吃,总想着能留下些,怕谈卿辞第二天会饿肚子。

        看着饭桌上两人都只没吃多少就停了筷子,谈卿辞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想她方才还壮志凌云,计划着要将父亲救出来,要靠自己,带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但摆在眼前的事实,却是人牙子那句阴阳怪气的讽刺——

        她现在这个家,已然是揭不开锅了。

        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她轻声道:“怎么都停筷了?”

        “我回来前儿吃过了。”银铃儿不太自然地笑笑,低头又给谈卿辞夹了一块鸡肉,“小姐,你身子弱,多吃点。”

        谈卿辞黛眉轻颦,默不作声地将肉夹到姜氏碗里,“娘,你也多吃点。”

        “娘年纪大了,这大晚上的,吃多了不消食儿。”姜氏温柔地拍了拍女儿的手,将肉夹回了那口大土碗里,“吃不完就收起来吧,现在天儿凉了,也坏不了,留着你明天吃。”

        土房子内油灯昏暗,几人相继撂了筷,姜氏言罢轻声叹了口气,便没有人再说话了,方才还母慈女孝、其乐融融的氛围,渐渐透出些凄凉来。

        刚才谈卿辞跟银铃儿打听这段时间的情况时,姜氏就明里暗里想拦着的,眼下家里景况艰难,她就怕刚刚大病初愈的女儿听去了会像现在这样,平白添了两抹伤心。

        就在她寻思着该说些什么宽慰女儿时,谈卿辞倒重新拿起了筷子,就着剩菜,又吃下了半个糙面馒头。

        景况再怎么艰难也好,只要人都还活着,就有盼头。

        谈卿辞还记得方才母亲抱着自己时,内心的豪言壮语,现在再加上银铃儿,总还有个人能帮衬一二;她得好吃好睡,养好身子,才能有力气赚银子,带大家过好日子,不叫母亲和银铃儿再担心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