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农家

第(1/2)页

小圣贤庄。

竹林隐居之处,荀子正在凝神观看苏玄寄过来的信件。

苏玄在信中先是讲述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遭遇,随即便提起了正事,那就是向儒家要人,让他们在秦国出仕。

他与这些儒家弟子同出小圣贤庄,关系更加亲近,更方便他组建自身势力,而儒家则弟子则是有了出入朝堂,施展抱负的机会,可以说是合作共赢。

这个臭小子倒是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

荀子轻抚胡须,笑着摇了摇头。

他漫不经心的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斟沏之时,白雾升腾,尚未拿起,沁人心脾的茶香便扑面而来。

此茶名为雪顶银梭,一个月前苏玄寄过来的,倒也算不上珍贵,也就是七国人尽皆知的名贵茶叶罢了。

在这之前,苏玄还送过来不少东西过来,象牙制作而成的白玉筷子,玻璃做成的茶杯茶壶,孤本的围棋棋谱,甚至他休憩的房间里,都摆着苏玄送的镜子。

而整个儒家,更是在他的“孝敬”下,吃穿用度提升了一个层次不止。

与其相比,另外两个弟子就要木讷的多。

韩非,李斯,并非是老师偏心,老师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儒家。

他并没有直接决定,而是挥手召过一名童子,让其将信件转交给儒家掌门伏念。

作为儒家掌门,他知道怎么做对儒家有益。

伏念看完信件,微微思索,便有了决断。

一直以来,儒家都有着“儒不入秦”的传统。

儒家以礼治国,提倡礼治,德治,人治,而秦国以法治国,民风剽悍,不行礼法,两者治国理念相悖,天生就走不到一起。

这种现象从孔子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直到师叔荀子提出性恶论,宣扬礼法并举,儒家学子这才对秦国有所改观,渐渐开始有人在秦国出仕。

对于苏玄的提议,伏念内心是持赞同意见的。

小圣贤庄内的学子,来自七国各地,其中不乏贵族,身份显赫之人,但也有家族没落,无法施展抱负之人,出入秦国朝堂,对于他们来讲,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他借着学堂讲学的时候,将这件事宣扬了出去。

内心有想法的,自然会去搏一个前程,至于反感秦国的,说再多也没用。

......

七天后,农家,大泽山。

“见过相国大人。”司徒万里恭敬行礼,神色感慨。

哪怕知道苏玄绝非池中物,但谁能想到他仅仅只用数月时间,就从一介布衣成为权倾天下的相国?

他后悔不迭,当初要是在苏玄身上多押注一些,和他关系更进一步,如今获益只怕十倍不止。

不过现在也不晚。

看着跟在苏玄身侧的神农堂堂主朱家和管事朱仲,他眸光一闪,想着绝不能让他们抢了先。

“司徒堂主,好久不见。”苏玄微微颔首,笑着回应。

“司徒老弟认识相国大人?”朱家借机介入交谈。

“此事还要从数月前新郑的潜龙堂易宝大会讲起,我大力推广的曲耕犁,就是相国大人亲自交给我的。”他拱手抱拳,沉声道,“相国大人一心为民,不求任何回报,而我却因为推广曲耕犁获得不小的功劳,侠魁更是把我调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